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銘傳 包德明博士




胡適    1959624 星期三

李應兆、包德明來見。包德明陳述創辦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的動機、現在的概況、以及請求教育部立案的情形之後,說;「先生是我們教育學術界的領導人物,又是李應兆的老師,我們只有向先生訴苦。」 先生答允:「可以私人的友誼和負責人一提,因為銘傳的各種立案條件都已具備,我可以告訴他們的。」他們回去後,先生說:包德明是個很能幹的人,他們辦學校,沒有向人捐過一個錢。這個學校給一般高中畢業的女孩子學些打字會計等職業的知識與技能,乃是有用的,也是需要的。
以後銘傳力立案了,包德明託胡颂平報告先生,並表示感激的意思。先生說:「我不過對梅(月涵)先生一提罷了。我是向不干涉人家的行政的,你叫他們不必感激我,你也不必和別人談起。」


案:「銘傳大學由包德明與李應兆共同創辦,於1956年開始籌備,1957年奉准設校……包德明民前四年出生於四川南溪,北師大社會系畢業,美國威斯里揚學院哲學(人文學)博士。她做了一般女性所不能做、不敢作、不肯做的事。她有一句豪語:「我包德明,天不怕,地不怕。不相信男人可以做的事,我們女人不能做。」」


2009

回應聯副2月21日〈銘傳母親〉
我們在紐約追念包校長,包德明博士,追念她的理想,她的事業,她的音容笑貌,風範典型。
包校長是教育家,那年代台灣辦學不容易。包校長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那年代有影響力的人多半為自己打算,當然也有人為青年打算,為下一代打算,為國家的發展打算,包校長是其中的佼佼者。
她選擇了教育,她辦了一家專科學校,她繼續努力,把專科學校辦成學院,再把學院辦成完全的大學。她為大於微,圖難於易,她日新又新,層樓更上。她奉獻自己的一生,造就十萬青年的一生。
我們在這裡想到教育家多麼重要,如果沒有教育家,如果我們不受教育,我們今天是什麼樣子,明天又是什麼樣子,我們的家庭會是什麼樣子,社會又是什麼樣子。
如果你是水做的,教育家把你釀成酒,如果你是泥做的,教育家把你燒成瓷。上帝造我,父母生我,教育家成就我,教育家是我們精神上的父母,人間的上帝,教育家是國家的祥瑞,人類的聖賢。
所以古人說「為善莫大於興學」,幫人一點錢,救個急,那是幫一時,那是小善,勿以善小而不為,當然應該做。教育是幫她一輩子,教育是幫她全家,教育是幫整個社會,幫整個國家,甚至可以幫全體人類,這是大善,更應該做,倒不是人人能做。
包校長做得到,她的十萬桃李是直接受惠的人,天下有百萬人千萬人間接受惠,後世又有億萬人再間接受惠。
如果包校長從政,她也許會做教育部長,但是幾個教育部長能有她今天的形象。她也許會做行政院長,但是幾個行政院長退休以後能有她平安喜樂的心情。即使她做了總統,幾個總統的子弟能有她家這樣的福報。
她是上帝的使者,又回到上帝那裡去,她留下的就是上帝留下的,上帝眷顧她的事業,她的家庭,眷顧她所有的學生,由今日直到永遠。

---
包德明校長是我的母親,母親在我的生命裡扮演了多重重要角色,就此緬懷之際一一道來。
首先,她是一位最好的老師。母親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受的是正統的師資培育;當她一學成便返回四川老家,擔任師範學校教師;而且因為教學卓越,不久就被一所私立中學請去當校長。母親身形嬌小,上台講話還得拿塊厚板子墊高;但音容宏偉,師生皆為之折服。
來台灣後與父親李應兆先生共同創立銘傳商專,父親為教授,母親當校長;但是在我看來,她始終是位最好的老師,兼具經師、人師的特質與內涵。有關這點,我相信專科時代培養出來的五萬名女同學可為見證。

好校長
說到好校長,母親可謂當之無愧。校長從事教育行政工作,管理學校組織資源,目的是作育英才,並且讓教職員得以安身立命。她做了四十二年銘傳校長,對學生堅持「嚴管勤教」,對教職員則表現「以誠相待」。
同學們在校學習時也許叫苦連天,然而一旦出去發展事業卻見海闊天空,這正是訓練扎實所致。至於同仁們的感恩與回報心情,可以從老人家往生後前來致意人們的哀戚中清楚看見。
尤其是一些當年追隨母親,蓽路藍縷為學校開創打拚的老前輩;見到他們有的伏地不起,有的泣不成聲,我不但備受感動,更受到母親的精神感召而努力效法。
我在母親麾下工作了二十年,才通過遴選接棒以承擔大任。我必須承認,這二十年間,她的確是一位嚴格的好長官。
專科時代僅收女生,一切尚稱單純。我任教職十一年後,學校改制升格為大學層級的獨立學院,男女兼收;不久又開發桃園的第二校區,事務也變得複雜多樣起來。

好榜樣
母親生長於一個大時代,比起民國還年長;她一生中除了辦教育外,還包括任公職、從政、經商等各方經驗閱歷。然而無論她從事哪一行,都是一絲不苟地兢兢業業,適足以作為我待人處事的好榜樣。
話說母親年輕時回到四川任教,由於表現不凡,後來被請到省級教育機構去任職。時逢抗戰軍興,政府一路撤守至重慶;戰時母親有幸得識蔣夫人,被委以後勤工作,開始從事公職。
七年前學校有一批同仁赴四川考察訪問,在重慶市檔案館內,影印了一批珍貴文獻資料,其中包括母親當年的任職派令,以及批閱的公文;意見果斷、文字有力,可以想見她年輕時的幹勁十足。
而最值得我學習效法之處,就是她處理事務的公平、公正、公開。如今學校同仁上下齊心協力,無不是母親在校長任內所奠定的良好傳統與基礎所致。

好母親
回到家中,她老人家扮演的完全是慈母的角色。女強人係她給一般人的印象,但是在公私分明的心中,她從不會對家人和子女疾言厲色。
猶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住在南京,當時母親被選為制憲國大代表;制憲就是制定憲法,由於各黨派利益衝突,可說比起行憲要來得複雜辛苦得多。我在事後才聽她講起制憲時的火爆場面,但奇妙的是,當她每天黃昏從會場步行回家時,總是和顏悅色,充滿愉快神情,完全不曾流露疲態。
這便是我兒時的慈母印象,在暮色中迎接她回家吃飯,大家嘻嘻哈哈。其實也是我們家的一貫生活型態,尤其當母親退休後,她白天仍然到校會客談心,有時也到郊外走走,晚上則在家中跟我們歡唱娛樂,就這麼無憂無慮地安度晚年。

好婆婆
在我內人的眼中,母親絕對是一位無與倫比的好婆婆。我們一家以及兩位兄長和姊姊的家人,都慶幸能夠有這麼堅強的婆婆,在最困頓的時代裡,引領著全家安度難關,日後更開創出如此宏大的教育事業。
追憶起大陸變色之際,我年方六歲,父親早一步被政府派來台灣銀行服務,母親則拖著一群孩子到香港去避難,而且一待就是三年。在那個戰亂的時節,母親不但靠著自己的學養到書院任教,還盡可能地籌錢去作貿易。
大家也許很難想像,一位四十出頭的制憲國代流落海外,竟然靠著教書和作生意養活一家,更存夠盤纏,得以帶著一家五口,順利搭乘「重慶輪」渡海來台與父親相聚。
想到這裡,我就不禁要感恩、惜福,並且樂於推己及人,將她老人家的恩澤發揚光大。

好祖母
有回在校友聚會的場合,大家你一舌我一嘴地談論著母親當年治校的嚴格,突然有人脫口而出:「我們的包奶奶啊……」接著立即打住,認為自己說錯了話。我聽了則笑著回應她:「沒關係,我的兒子女兒在家也稱她老人家為婆婆。」
母親在孫輩眼裡是和祥的祖母,在校友心目中又何嘗不是望之儼然的老校長和高齡的長輩呢?銘傳創立於民國46年,首屆三專生畢業時,大約整整小母親三十歲;到如今即使她們自己也當上祖母,包校長仍然是大家心中的好祖母!

好家長
母親是四川人,父親和孩子們則為廣東人,她對川菜情有獨鍾,也許是年紀的關係,老人家後來也不太能吃辛辣,反而強調養生食品的重要。像她常向別人推薦吃花生和黑芝麻,並勤於練甩手功。無奈她晚年手抖得厲害,不甩也停不住,看了讓我們心疼。
尤其令我感慨的是,母親去世前半個月,學校循例為同仁們辦尾牙聚餐,外燴餐廳也照樣在主桌擺上兩碟花生米,可惜它的主人當天卻破例地缺席了。那天她孤單地躺在加護病房中昏睡,但我相信全校同仁的祈福與祝願,她都能夠感同身受,並且迴向給大家。
銘傳五十多年的勤奮經營,始終像一家人同甘共苦,而母親正是這個大家庭的好家長。「銘傳母親」的典範將長此留存,歷久彌新。
當她老人家以百齡高壽大去往生時,我雖然心懷悲戚,卻也為她安詳離去而稍感欣慰。她在我的記憶中,將始終是一幅永恆的圖像;我視她為永遠的好老師、好校長、好榜樣、好母親、好婆婆、好祖母以及銘傳人永遠的好家長!
●包德明女士公祭21日上午9時30分在銘傳台北校區逸仙堂舉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