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洪士灝評「遠見雜誌」的這篇報導【34萬個台灣準博士:你該不該繼續念下去?】


約30年前,李國鼎先生設法讓"記者們"補習科技業,如半導體業等的普通常識、知識。
今天讀了這篇,可知記者或媒體的從業者,有許多基本的缺失。



吳鳴 小時不讀書,長大做記者。已經很多年不相信媒體了,最近10年我要求學生盡量不要使用天下遠見出版的書做研究資料。

剛剛看到「遠見雜誌」的這篇報導【34萬個台灣準博士:你該不該繼續念下去?】,我完全傻眼了。看來連老字號的媒體也會有離譜到不可思議的報導。(註:該文在本文貼出之後,已更正明顯有誤之處。)
34萬個準博士?!
不是標題寫錯了,報導一開始說: 「博士就讀人數增長驚人,97學年度僅3萬2891人,累計至107學年度已達34萬3495人」,而且文末再次強調說:「近11年來,共有34萬3495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拿到博士學位的畢業生僅4萬1206人」。
共有34萬3495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這是什麼邏輯?
我不大相信我的眼睛,再三確認我是否看錯、讀錯或是誤解。
原來記者把97學年度到107學年度,每年所統計的在學博士班學生人數(約3萬)列出來,再加總起來,得到34萬3495人。
可是瑞凡,根據教育部高教司網站上所提供的資料[2],106年度全國公私立大學博士班招生名額為4493,實際入學的人數比這個數字還少,因為有些地方招不足額。
也就是說,每年大約有4千多位新進博士班學生,加上原來就肄業中的2萬多位博班生,合起來才有3萬多位博班生。以記者的計算方式,一個在讀5年畢業的學生,被重複計算了5次,因此記者所謂的34萬準博士,絕大多數都是重複計算的。
事實上,這幾年博士班招生的人數是縮減的[3],並非報導中所謂「就讀人數增長驚人」。另外每年畢業的人數大約有4千人,其實並沒有很難畢業的。
我看了報導的其他部分,只訪問了幾個人,寫出以偏概全的文章,我都懶得評論了。 記者手上的統計資料明明告訴她,台灣這11年的每一天,大約有3萬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記者偏偏創造發明新算法,把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數變成10倍以上 (如果用每天3萬人來算的話, 還可以再衝高365倍),寫這種誤導人的報導,究竟為了什麼?
拿來嚇人? 是的,我被這個算法驚嚇到了,而且顛覆了我過去對於遠見雜誌的良好印象。我建議還是多念點書把邏輯搞清楚,不然就多請教專家會比較好。
後記:
博士班的訓練是有用的,不能因為某些人和某些地方的問題,就打翻一船人。不管是30萬還是3萬人,每個博士都有各自的專業,都不能一概而論。因此這篇報導的基調就有很大的偏差,先射箭再畫靶的成份很高。
該報導在本文貼出之後,已經更正明顯有誤之處。說句不中聽的話,會因為這篇文章的誤導而選擇不念博士班的學生,或許原本就不應該來念博士班。想來念博士班的學生,應該要自己想清楚,多方面蒐集相關資料,向老師和先進們求證,而非聽信媒體繪聲繪影或偏頗的報導,更不要不經思考,只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念博士。
[1] 遠見雜誌: 34萬個台灣準博士:你該不該繼續念下去?
https://goo.gl/viGkqg
[2] 106學年度博士班各院、系、所、學位學程新生招生名額核定表
https://goo.gl/WnTgN3
[3] 教育部: 大專校院學生及畢業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106~121 學年度)
http://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6higherstgt.pdf
TODAY.LINE.ME

遠見雜誌 | 台灣的準博士們:你該不該繼續念下去?
台灣普遍存在「高學歷、高失業」的窘境。 近十幾年來,台灣的平均學歷不斷攀升。其中,博士就讀人數每年約3萬多人,畢業人數則在3至4000人,累計97至107年度拿到博士學位的畢業生為4萬1206人。這群人原本就不易找到工作,....

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台大園藝系李國譚老師案


2018.8.22
【恭賀台大園藝系李國譚老師告贏台大】
法院判決,台大校方必須讓他升等副教授,且追朔四年資歷。


2017.2.26

【民報】​臺大,面對學閥別再遂行「差別待遇」了,好嗎?

出版時間:2017/02/26

(連結民報)​
文/王純娟(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面對令學術圈譁然的「郭明良論文變造與抵死就是要說謊、就是不辭職」的連續騙劇,面對校長楊泮池拒不停職接受調查,「堅守崗位」地讓臺大調查臺大首長涉論文變造,國立臺灣大學全然不計毁譽;主管機關科技部和教育部也都是靜悄悄,如同等待風頭過了就沒事。

然而,若您以為臺大永遠都是如此「護短」自家教授,永遠都這麼軟弱無能,那麼就小看了這個拿走最多學術和教育資源的全臺首學。

其實臺大在「處理」該校助理教授李國譚老師時,在升等案,以違法審查程序,給予「不通過」的行政處分;並以「六年條款」為由,不續聘李國譚老師,且再違教師法第十四條,在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教育部)核准之前,立即強制執行不續聘,又強行剝奪李國譚老師依法開授課程的權利。臺大在面對李國譚老師時,升等不通過、不續聘、不給開課三連發,充分做到鍥而不捨,奮戰不懈,也霸王硬上弓。

然而,臺大卻拿到四連敗。

在李國譚老師升等案的審查程序中,臺大的違法在於,院教評會將李國譚老師的升等著作以教育部專科以上教師資格審定辦法第40條第3項之依據,將李國譚老師「著作點數的採計」刪到門檻以下,故而「不通過」李國譚老師升等案,惟,上述教育部法規該條該項有違反大法官釋字第524號解釋文之虞。李國譚老師依此提起行政救濟,臺大吞敗,有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4年度訴字第155號判決書為證。

李國譚老師再為「不續聘」案提起行政救濟,在教育部中央教師申評會連續兩次獲「再申訴有理」(即臺大敗訴)。臺大不服,竟至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控告其行政主管機關教育部,這恐怕是全臺各級學校控告教育部之首例。果真是全臺首學。彼時正值陳良基由臺大副校長將高升到教育部次長,此巧合十分耐人尋味。只是,意料之外,臺大再敗訴,有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5年度訴字第710號判決書為證。

臺大違法剝奪李國譚老師開授課程的權利,李國譚老師也提起行政救濟。臺大三度敗訴。有最高行政法院104年度裁字第2153號判決書為證。

還沒完。在「升等案」部分,臺大敗訴之後,再接再厲,卻再吞一敗訴判決,有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5年度訴更一字第39號判決書為證。

是不是?面對小助理教授,臺大鍥而不捨,永不放棄,一定要小助理教授自費疲於奔命於法院。而臺大用公帑,好整以暇。

看到了沒?臺大是做得到的。臺大在「將小助理教授踢出臺大校園,剝奪其工作權」,使出渾身解數,儘管手段違法,不達目的絕不終止;但在大學閥郭、楊等案,卻選擇「差別待遇」,完全看不到「處理」李國譚老師時所表現的魄力。臺大寧可違反教師法,硬是剝奪小助理教授的工作權,而面對大學閥公開宣告辭職,臺大仍是通過層層行政程序而為他開課,被踢爆後,不顧行政程序,立即找其他教師墊檔。

熟悉臺灣學術圈就知道,眉角在於:李國譚老師究竟得罪了誰?郭明良究竟是哪些大學閥的麻吉?或是掌握了哪些大咖的黑資料?讓臺大的表現如此雙重標準,如此荒腔走板,如此噤聲。臺大、科技部和教育部裡位高權重的學閥們,當真是以保護涉案人為最高工作準則?而毫不在乎正在置臺灣學術、臺灣高教於死地?(連結民報)​

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

宿舍的受教才是真學問,包括AI.......。

宿舍的受教才是真學問,包括AI.......。
我的建築學,多半在東海大學的宿舍偷聽/偷看到的。1971~75
我的AI學--人工科學,多半在Essex 大學宿舍的common room學的。1977~78
我寫到1978年的英國人Paul
我們同大樓有位英國籍的電腦博士生,才24歲,除了跟我們介紹今日(2013年)所謂的無人攻擊機(當年是1978年) ,也跟我們解釋他的指導教授出差美國,他們師生如何透過學術網路討論論文,當年東海大學還沒有電腦,我們都是在山上打完卡,送往台中的人口研究單位去跑程式,……」)
Paul 跟一位留英的日本女子很要好。去日本省親時據說兩人拍了許多裸體合照。我沒有進Paul的寢室求他給我們看看那種「妖精打架」照片是怎一回事。

剛剛我要從Gmail發信,通知明天的漢清講堂,要給羅時瑋兄,卻選了另一位羅先生,Gmail當然是有"智慧"的,說,非也,非也.......

你在YouTube打y bell tsaikovky,第1順位正是你要的


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Teaching is the profession on which all other professions depend”: Linda Darling-Hammond on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eaching children to “memorize information and spit it back up on a test” will leave them utterly unprepared for our changing world, Linda Darling-Hammond says. Listen to her discuss five actions we could take to improve the U.S. education system.





ED.STANFORD.EDU
“Teaching is the profession on which all other professions depend”: Linda Darling-Hammond on transforming education

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陳師孟:大學「自治」了嗎?賴中強補充說明

Hanching Chung 分享了 1 則貼文


黃武雄
陳師孟是一位志行高潔、令人敬重的學者。斯人從來言行一致,敢說敢做;公正無私,又論事清晰。我至為佩服。
YH 2018-8-9
———————————-
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尖尾週記
大學「自治」了嗎?
/陳師孟
這週一有好些位朋友傳來一則影訊短片 (video),是「管爺」在南加州台大校友會做的演講摘錄,僅有短短三分鐘,所以應該是主辦者認為最精華的部份,看了有些話不吐不快。雖然「管案」目前也在監察院調查中,但辦案委員另有其人,所以我沒有洩露偵察或迴避表態的問題。
該案從年初台大「校長評選委員會」通過遴選管爺、並報請教育部聘任被拒開始,期間台大方面開過幾次行政會議與臨時校務會議,爭議反而越演越烈,台大與教育部之間的公文往返也不計其數,但吵到現在已經半年,教育部長換到第三人,管爺仍然誓言當仁不讓,甚至不惜千里迢迢投訴到國外;以往要選中央民代的,需要尋求海外鄉親的支持,現在連選台大校長也要去取暖,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管爺在短片中的講話,一改當初口出「爺們怕誰?」的狂態,輕聲細語、感性訴求,尤其是提到這些日子,隨時都有不相識的路人趨前問候加油,「不要被壞人打倒」、「我們全家都支持你」,醫院領葯會夾有一張溫馨問候小紙條、到常去的小吃店用餐會送上一盤菜請他。
我回想自己從三十年前參與街頭抗爭與民主運動迄今,也時常有來自陌生人的鼓勵,但更多的是管爺不曾承受的:軍警暴力相向有之,黑函穢物塞進信箱有之,妻小在巷弄被侮辱恐嚇有之,自己被民代移送地檢或監察院調查有之;這些都還好,最不甘心的是,從沒有吃過免費的大菜,連小菜都沒有。
接著管爺話鋒一轉,指出人民的溫情表現恰恰對照出政府的「吃相太難看」、「完全執政、完全貪婪」、「手伸進大學裡,讓所有的人觸目驚心」、「過去相信的道德價值與公義標準,可以一夕之間就不在了」、「五權中我領教了四權,行政權中我也領教了六、七個部會」,以致於政府「把這件事搞成很複雜的政治事件」。
我雖然也認為小英政府對我不夠好,但這種罵法可不敢苟同。
的確這件事本來就是一件單純的法律事件,因為所有對管爺的指控都是法律層面的違失:在參選校長時,填表未充分揭露校外兼職;在遴選過程「副董選獨董」,未主動申請利益迴避;在出任企業獨董與薪酬委員等有給職務時,未事先取得校方許可;在赴中國講學時,未向教育部報備⋯⋯。


賴中強 管中閔獲邀自106年6月14日起,兼職擔任台哥大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薪資報酬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其中,獨立董事部分,是在106年4月28日即向台大提出書面申請,並於106年5月17日獲核准,符合規範所定程序。

不過,審計委員會、薪資報酬委員會委員職務部分,106年7月14日才獲台哥大來函申請辦理,遲至106年9月22日學校核准兼職,但管中閔竟於台大尚未核准這兩項兼任職務前,分別於106年6月14日及8月1日出席台哥大審計委員會、106年8月2日出席台哥大薪資報酬委員會,核已違反「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兼職處理原則」第8點,及「國立台灣大學非兼任行政主管職務之專任教師任職或兼職營利事業機構或團體準則」第4條第3項等規定,情節明確。

不過,審計委員會、薪資報酬委員會委員職務部分,106年7月14日才獲台哥大來函申請辦理,遲至106年9月22日學校核准兼職,但管中閔竟於台大尚未核准這兩項兼任職務前,分別於106年6月14日及8月1日出席台哥大審計委員會、106年8月2日出席台哥大薪資報酬委員會,核已違反「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兼職處理原則」第8點,及「國立台灣大學非兼任行政主管職務之專任教師任職或兼職營利事業機構或團體準則」第4條第3項等規定,情節明確。




賴中強 監委調查指出,台哥大獨立董事年報酬高達新台幣500萬到1000萬元,富邦集團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分別為公司的董事長及副董事長,依一般社會通念,蔡明興與獨立董事管中閔之間,具有相當的利害關係。

糾正意見說,蔡明興既獲選擔任台大校長遴選委員,管中閔遞件參選台大校長並經資格審查通過,蔡明興竟未自律將管中閔在其所屬的台哥大公司擔任獨立董事一事「自我揭露」。

糾正意見說,蔡明興既獲選擔任台大校長遴選委員,管中閔遞件參選台大校長並經資格審查通過,蔡明興竟未自律將管中閔在其所屬的台哥大公司擔任獨立董事一事「自我揭露」。2018.8.16



凡此種種教育部不予聘任的理由,在在都有法令依據,所憑無一出自政治立場;但奇怪的是,管爺過去一昧以神隱方式拒絕依法論法,而在前述演講中,對這些具體的指控也置若罔聞,反倒指責政府在搞政治。
這樣的顛倒是非、企圖先罵先贏,我看只有馬前總統說北檢起訴他是「政治迫害」,差可比擬。
「管案」也令我回憶起在台大求學與任教半世紀,所經歷過的校長。不客氣地說,歷任校長幾乎都是聽命於中國國民黨的官僚學閥,只有一位「無黨籍」的虞兆中校長是例外。他於1981年到校,三年一滿就被撤換,他最後一次主持校務會議之後的聚餐,走來和我同桌而坐,我略帶不滿地問他:「你的治校理念才開始推動,怎麽就要離開?」他苦笑:「三年前他們不認識我,要我來,現在他們知道我了,就不要我了。」
我清楚記得,台大首創的「校園規劃委員會」與「校園環境總規劃書」,出自他之手;為了推廣多元學習,他邀請各學門教授組成工作小組,就文史哲藝、社會、自然、應用科學等諸領域,建立通識課程,也証明他的遠見。
最重要者,他把大學的理念歸納為「大學自治,學術自主」,並強調學生有獨立人格,「大學生不需要與中小學同樣的管理方式」,更顯示他的人本教育。但虞校長忘記了台灣的大學在戒嚴時期,非但不是「自治」,而且是「黨治」,就這樣,台大失去了一位值得尊敬的校長。
儘管以往大多數的校長也不怎麽樣,但究竟那是在一黨獨大的威權時期,校長官派;即使在後來校長由選舉產生,也沒有傳出像管爺一樣,事前就被舉發不配為人師表。今天如果台大當真容許這樣一位在性格上與行為上的「瑕疵品」來領導,即使被評為全球十大,也只是騙騙外人,「一所偉大的大學」不可能對自己造成的「瑕疵」視而不見。
所謂「一所偉大的大學」,來自這段期間台大的代理校長郭大維之口,他在今年畢業典禮上對台大師生用這個題目做演講;這篇講稿透露出台大對管案的處理態度,讓人不勝憂慮。他直言:「現在台大陷入巨大的危機」,接著卻馬上援引「國立大學校院協會」及「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的聲明,指責「政府不應干預遴選結果」,要求「政府尊重校務會議的決議」。
郭代校長只會找一群無聊幫閒的團體來壯大聲勢、只知要求別人要尊重自己,卻說不出任何足以讓人尊重的理由;不只如此,在他領導下的台大校方行政人員,掩藏自己所有便宜行事的証據,否認自己所有違法亂紀的事實,那麽「陷入巨大的危機」,豈不只是遲早的事?
把危機歸責於政府之後,郭代校長搬出一段陳腔爛調,對畢業生做廉價的期許:「身為台大的畢業生,你必須要有理想、要有榮譽感、對國家社會要有責任感、對弱勢要有同理心,⋯⋯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說到理想、榮譽、責任、同理心、⋯⋯,高貴的大人啊,你自己有哪一樣?台大有一個管爺已經夠糟了,偏偏還有你!
我不禁又想到虞校長的話⋯。今天台大還是由看不見的「他們」在做主嗎?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為什麼中國代表團要說:新疆不存在"再教育營" "re-education centers" 是培訓中心

中共將所有的漢字"用濫",使許多原本正面意義的字眼,都有負面意思,讓漢語"腐化",譬如"教育"一詞:
"re-education centers"是世界對中國的各種"洗腦"、勞改等的標準說法。
譬如說,康正果著的《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台北:允晨,2005。它是一本講述數十年不斷陷入「反動」的遭遇,以編年史的圖呈現了中國大陸1949年以降的荒謬現實。檢討、批鬥、審問、監禁和勞改中的屈辱均叫魂一一扯出,這是可作小說去讀的當代史,也是一部寫自己如同他人的傳記。)
該書的義大利文版,書名中即有"再教育":
Esercizi di rieducazione
HCNEW.BLOGSPOT.COM

為什麼中國代表團要說:新疆不存在"再教育營" "re-education centers" 是培訓中心
中共將所有的漢字"用濫",使許多原本正面意義的字眼,都有負面意思,讓漢語"腐化",譬如"教育"一詞: ˇ " re - education centers "是世界對中國的各種"洗腦"、勞改等的標準說法。 譬如說, 康正果著的《出中國記:我的反動自述.....

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

Mindgrowing passport at any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s gardens, libraries and museums



2017

Oxford University campaign invites visitors to 'grow their minds' at the ...

www.ox.ac.uk › News
このページを訳す
2017/02/13 - University launches Mindgrowing campaign to reveal the unique discoveries that can be found at its amazing sites mindgrowing.org.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has launched an exciting campaign to encourage tourists and ...


2018


Ashmolean Museum
17 小時
Looking for some #SummerHoliday family fun?
Pick up your #Mindgrowing passport at any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s gardens, libraries and museums this summer, collect a sticker every time you visit, and get a prize for every three stickers!
Passports can be found at the Ashmolean, the Pitt Rivers Museum, th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the Bodleian Library, the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he Botanic Garden and Arboretum.

已說讚的粉絲專頁 · 2017年7月22日 
 
Grab your passport for a summer of adventure at Oxford University’s #Mindgrowing gardens, libraries and museums! Explore seven wonderful worlds of adventure with over 40 family events taking place in July and August. Pick up your passport, get your stickers, and win a prize for every three stickers collected! Join special guests at the Pitt Rivers Museum on 29 July for Pitt Fest Remixed, the museum’s annual festival. Explore one of the world’s finest collections of anthropology and archaeology through performances, workshops, tours and talks, then relax with live music and craft activities. Download your free Where On Earth Shall We Go? wall planner here: http://po.st/0aWUl3.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www.mindgrowing.org.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

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Tech looks for diverse recruits in all the wrong places



這是大學的"廣告",
然而或可參考。
Companies say they want #diversity, but keep recruiting from the same universities. Chancellor Wilcox explains in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why employers need to look to places like #UCRiverside to find the student populations that look like the America of the 21st century.
SFCHRONICLE.COM
CEOs across America are recognizing the need to create and maintain 

參考 Yal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的 Fall 2018 lecture series 網頁和內容,含整體












Yal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ere's a sneak peek at our Fall 2018 lecture series: https://www.architecture.yale.edu/calendar…


ARCHITECTURE.YALE.EDU

Calendar - Yale Architecture
The Yal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s dedicated to educa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ding architects and designer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高校“姓黨” 不分中外:高校“姓黨” 不分中外 《金融時報》近日報導稱,中國當局要求那些想在華合作辦學的外國高校,提交申請時要註明在合資高校內建立黨組織。這被看作是中國政府加強意識形態管控的最新跡象。




高校“姓黨” 不分中外

《金融時報》近日報導稱,中國當局要求那些想在華合作辦學的外國高校,提交申請時要註明在合資高校內建立黨組織。這被看作是中國政府加強意識形態管控的最新跡象。

(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金融時報》近日援引2名熟悉相關事宜的消息人士稱,外國教育機構在中國申請建立合資大學時,要包含支持建立黨組織的條款。報導稱,該指令已從去年開始生效。
"妥協是必要的,"其中一名消息人士對《金融時報》表示,並補充說,作為抗爭,申請方在條款中加入將黨的干預範圍"限制在法律範疇內"的表述。
合資高校加強黨建
中國國務院在2003年頒布了《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允許海外院校與中國合作辦學。

中國教育部網站今年6月15日發布了《實施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含內地與港澳台地區合作辦學機構)設立、分立、合併、變更和終止審批》的服務指南。不過,該服務指南在"申請人條件"和"申請材料"中沒有提到"建立黨委"這一項。
目前,中國共有9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辦大學,分別是西交利物浦大學、崑山杜克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上海紐約大學、溫州肯恩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其中,第一所開門招生的合資大學是寧波諾丁漢大學,該高校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黨委。
據中國媒體《南方周末》報導,截至2017年下半旬,9所中外合辦大學中已有8所成立了黨組織。報導援引中外合辦大學的工作人員稱,加強黨建工作是主管部門的要求。
只能"為中共治國理政"服務
自習近平上台以來,北京明顯加強對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管控。這位中國一把手曾多次強調要加強高校的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強調高等教育須"為中共治國理政服務"。現在看來,對中外合資高校也同樣有這個要求。
《金融時報》去年曾報導,中國教育監管機構要求合資大學任命一名黨委書記,同時要在學校管理委員會給黨委書記留一個席位。
今年7月,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的副校長司馬輝(Stephen Morgan)被迫退出學校管理委員會據《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校方的黨組織反對司馬輝繼續在學校管理委員會擔任職務,原因是他在半年前發表了一篇批評中共十九大的文章(《十九大和中國的悲哀》),批評了十九大上通過的修憲案,稱其是"悲哀"。
學術圈的不安全感
同樣在今年7月,在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任教9年的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發文稱,學校通知他不會續聘、斷絕所有關係。鮑爾丁在自己的博文中寫道,很清楚這背後的原因--"在共產黨下面工作,你不會不知道這個風險"。他也談到擔心自己被捕,稱"中國已經到了這樣一個狀況:作為一個教授,我甚至連討論經濟、商業和金融市場也感到不安全"。
今年8月初,中國84歲的退休學者孫文廣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被帶走。這位老教授在今年金磚會議前發表公開信,呼籲習近平停止給外國提供大筆援助和投資,這被視為是對"一帶一路"的批評。迄今為止,孫文廣仍然渺無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