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值得一覽的大學出版社:台灣的,中國的,美國的 (暫時以princeton大學出版社為例)

 

值得一覽的大學出版社:台灣的,中國的 (北京大學........),美國的 (暫時以princeton大學出版社為例)



感動我的 (30)人事物記憶:

林順夫的師友 (高友工、牟復禮、張亨......)、書單,譯友 (彭淮棟等):《透過夢之窗口》,2009 《林順夫自選集: 意趣文化與解讀文本》2023 

林順夫《透過夢之窗口》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林順夫《林順夫自選集: 意趣文化與解讀文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3

****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princeton%20university%20press

我的台大歲月(葉匡時 1974~79)

 

大學歲月的回憶都值得讀一下。待續


這期「台大校友雙月刊」刊登一篇我在台大的回憶,全文如下。
我是在民國63年考進台大地質系,在大一的首次野外實習時,王超翔教授指著大屯山對我們說:「這座山在不久前,大約是一百萬年前,火山爆發而形成的。」我當時心頭一震,我的天啊,一百萬年前叫做不久以前,這實在不是我要念的學系,就決定轉系。大一唸完後申請轉法律系,因為成績不好而沒轉成,只好繼續留在地質系,但我接著就都到政治系去修課,升大三時順利降轉到政治系公行組,因此,我在台大當了五年的學生,在民國68年從政治系畢業。
我在台大的五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三年幾乎都在當時台大最大的社團台風社活動,學習了做人處事、管理領導等能力。後兩年則在認真地讀書,包括政治系的課業以及許多中國經史與文化方面的研習,同時也結交了當時校園內很多的優秀朋友。
台風社寓意台大之風氣、風骨等,是個綜合性社團,其宗旨在秉承校訓的「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用對的方法,服務社會,我們稱之為「台風風人」。我在大一加入台風社後,先後受到許多學長的照顧,其中,我最感謝的是大我一屆的徐燮源以及大我兩屆的洪建航,兩位都是農工系的學長。洪建航是當時的社長、徐燮源則是我在台風社的直屬學長。是他們打開我的視野,鼓勵我積極地參與或主辦各種社團活動。當時的台風社幾乎每天都有活動,中午在普一教室有社友聯誼或社務宣導,晚上則有各類活動,週末還有登山露營等戶外活動,寒暑假時,活動也不少。我們有好幾個人都因為積極地從事社團活動而忽略了學業,洪建航還因為三分之二課程不及格而被退學,被封為「社團烈士」。我則在大三那年擔任台風社長,還算幸運,並沒有成為社團烈士,我在台風社主辦過學術演講、捐血、刊物、書展、露營旅遊、園遊會、訓練營、偏鄉國中服務隊等等,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捐血活動以及台風營。
在我大一上時,台風社接受捐血協會的委託,在校園主辦捐血活動。在那個時代,人們普遍對捐血還有恐懼感,醫院還有很多賣血的血牛,台大學生熱心捐血的人並不多。我這個朦朧無知的新鮮人被洪建航指派要協辦這活動,當時就透過大一學生代表會,聯絡上大一各班代表,透過他們積極地宣傳捐血,結果創下約150人捐血的紀錄。到了下學期,我與好幾位台風大一社員聯合主辦捐血活動,創下300多人的捐血記錄,從此以後,台風社每學期的捐血活動都締造捐血人數新高,台大人捐血蔚為風氣,捐血協會後來還曾在新生南路側門,固定停一輛捐血車供台大人捐血之用。
台風營是台風社的幹部訓練營,我們每學期的寒暑假都會舉辦一次在校外三天左右的留宿活動。在那三天的活動中,我們會學習國際時勢、領導統御、項目管理、時間管理、團隊建立、自我探索等課程,晚飯後,在星光下談天說地,是非常勵志的學習歷程。台風營的老師們主要都是台風社的大學長,記得我在大一時,後來任環保署長的魏國彥是地質系大三學生,他就來台風營上過課,我當然也擔任過多次的台風營講師。我在台風社與台風營的歷練,對我後來參與民間企業與政府的服務非常有幫助。
在台風社的宗旨與活動影響下,台風社培養了一大批充滿家國情懷的年輕人。在我前後幾屆,台大先後有四位學生投筆從戎,他們都曾是台風社的社員,可以為證。這四位台風社員分別是森林系的林正義(也就是後來叛逃大陸的林毅夫)、經濟系的陳憲良、地理系的丁忠武,以及園藝系的柴惠珍。陳憲良因為受到林正義的牽連,在軍中仕途受阻,陸軍上校退役。丁忠武是空軍中將退役,柴惠珍則是以資通訊專長,成為國軍有史以來第四位女將領,以少將退役。可惜,因為時空環境的改變,台風社在民國九十年左右就後繼乏人而結束,令人扼腕嘆息。
我卸下台風社長後,就花比較多的時間在知識學習上,在台大的前三年,我幾乎沒上什麼課,但在台大的後兩年,我則幾乎沒有缺過課。在政治系,影響我最大的老師是胡佛老師,他教的「中國憲法與政府」其實講的就是中國現代史。在當時資訊封閉的戒嚴時期,一般人對中國現代史的理解都是黨國教育的一面之詞。胡老師讓我腦洞大開,也讓我對西方的自由主義、政治理念等有了更正確的認識。我們政治系這一班,後來有不少人在政界或商界嶄露頭角的。例如,曾任立委、監委及新黨主席的周陽山、曾任陸委會主委及國安局長的陳明通、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的高朗、曾任內政部次長的林慈玲、前駐希臘大使張國葆、民意調查基金會的游盈隆、緯穎科技董事長洪麗寧、曾任甲骨文大中華總經理及大陸用友集團的執行長何經華等等。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有不少政治系老師及學生是被情治單位密切注意的。當時教我們「比較政府」的魏守嶽教授,每次上課時都有一位陌生中年男子來聽課。有一次,魏老師不知怎麼了,突然到這位男子前面疾聲問到:「你是什麼單位的?來聽我的課是做什麼的?」那男子回答:「我要準備高考。」魏老師馬上回說:「騙誰啊?你給我出去,幾年都是你來,叫你們單位換個人來聽。」那男子悻悻然離去,我們全班給魏老師鼓掌,他就很得意地繼續開始上課,沒多久,他心有不安,就對我們說:「我還是給我在調查局上班的學生打個電話,以免產生誤會。」接著就去打電話了。
在大學的後兩年,我也結交了很多有才情理想的朋友。受到這些朋友的影響,我讀了不少民初大師的著作,同時也開始碰觸當時的一些政治禁忌。當時我最佩服的兩位學者是梁啟超與梁漱溟,梁漱溟的著作當時是禁書,都是透過朋友私下流傳閱讀的。還有位朋友私下印了費孝通的禁書「鄉土中國」「鄉土重建」,請我幫忙販售。我在徐州路法學院賣了一上午,大概賣了六、七本,當天就被教官知道而叫我去問話,我堅持不肯說是誰要我賣這些書,教官也算善良,並沒有特別為難我,只是勸我要小心,「不要中了共產黨思想的毒素」。我從小跟父母講浙江台州方言,台州話類似寧波話,因此,我學蔣經國說話學得很像。在大四那一年的台大園遊會,有位朋友慫恿我先錄音學蔣經國講了一段訓勉台大學生的話,下午在台風社的攤位上播放了這段錄音,然後,告訴經過的訪客說剛才蔣經國來過台大,每個人聽了都深信不疑。現在回想這些往事,覺得當時真不知天高地厚。
十分感謝台大給我這麼好的學習環境與機會,失去的青春雖然不再,但台大對我的積極正面影響,將永遠存在我的心與魂。
附照片三張:
1. 大一上學期台風社新生在椰林大道園遊會上表演,右二那位是我。
2. 大二時,台風社員去陽明山郊遊,第二行最右那位是我。
3. 畢業時與當時的閻振興校長合影。



中文音樂劇勃興;《綠野仙蹤》等等。東海創意學院的音樂劇傳統 (羅時瑋:東海數位互動音樂劇「東海之貓」服裝與造型師......表演學程......),楊澤的《新寶島曼波》到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Film, and Theatre Studies (University of Essex)

   

瞬間穿越異世界,正面直擊❗️
🍀《綠野仙蹤》中文版音樂劇 🍀
全球首演記者會,奧茲國異境畫面公開🔥


****

感動我的 (29)人事物記憶(以少數校友為主):東海創意學院的音樂劇傳統 (羅時瑋:東海數位互動音樂劇「東海之貓」服裝與造型師......表演學程......),楊澤的《新寶島曼波》到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Film, and Theatre Studies (University of Essex)  。首次認識雷神父(羅文森 1963)與劉牧 (鍾漢清 1971)。師學弟妹(諾伯特X艾芙琳) 《紐約不完全攻略手冊 》作者贈我書《東海風》。教堂的百種利用方式:  "聖派翠克大教堂婚禮奉獻金額竟然只要美金$2,000!"   懷念梅廣老師。"對故友的情義孝廉老師."。  喻紹發、張己任談"Rimsky-Korsakov天方夜譚交響組曲";蓄鬍鬚的年數。《撼山河,撼向世界》11/17 院線上映 。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553994068769868

大學教師薪資 (翁達瑞)。博班教育困境 源自高教臃腫(林志忠)

 

博班教育困境 源自高教臃腫
最近幾個月,教育部、中研院和媒體密集討論國內博士班教育的困境,許多報導認為博班人數減少是個嚴峻(國安)問題。本文指出這個議題的癥結,是因國內高教過度臃腫導致的認知問題。
先看亞洲幾所主要大學的大學部學生人數,數據如下:台大約一萬七千人、日本東京大學約一萬四千人、京都大學約一萬三千人、韓國首爾大學約一萬六千人、中國北京大學約一萬六千多人,北京清華大學約一萬六千人。各國人口數目如下:台灣約二千三百多萬人、日本約一億二千四百萬人、南韓約五千二百萬人,中國約十四億一千萬人。即台灣約每一千四百人中有一位台大學生,日本約每四千六百人中有一位東京大學或京都大學學生,韓國約每三千三百人中有一位首爾大學學生,中國約每四萬三千人中才有一位北京大學或北京清華學生。
再看研究生人數,台大、東京大學的研究生人數與大學部學生人數幾乎相當,京都大學、首爾大學的研究生人數略少於大學部學生人數,北京大學和北京清華則研究生人數遠多過大學部學生人數。(以上各校資料未細分碩/博班人數,前者通常多於後者。北京兩校的作法,部分原因或許在於產出更多論文以提高國際排名。)
再舉美國三所著名州立大學,密西根大學、賓州州立大學和普渡大學為例,其大學部學生人數都在三至四萬人間,研究生人數則遠少於大學部學生人數(也少於台大研究生人數)。與以上國外大學比較,台大(及國內頂大)人數顯然過於臃腫,學生進入就讀相對容易,加上經費短絀,導致每生所獲得的教研資源和學業指導更形稀薄,影響學研品質。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裡,研究生人數必定少於大學部人數,只有很想更上層樓的學生才會就讀博班。因博班教育是一種菁英化、高度專業化,及強烈個人內心驅動的教育,且經濟和時間成本高昂,所以入學必須精挑細選。目前國內博班的困境(先不論產業需求)應不在於就讀人數逐年減少,而在於大量大學部和碩班學生稀釋了教育資源,造成鬆垮的課業要求又傷及校園學風,致使眾多學生對追求知識和創新技術失去熱忱,另有少數學生則因對研究本質的誤解(和對自身性向的模稜兩可認知)而就讀博班,虛耗了個人年華,也使得高深學術研究欲振乏力。因此,在少子化下,博班就讀比率應未必驟減,該檢討的反是博班教育是否適量而質精。
林志忠 (2023.11.17)



翁達瑞

教授「薪」事無人知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教育部宣布為大學教授加薪,從明年起調高學術研究費,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的調幅是:$9,350、$7,220、與$6,320(附圖一)。


教授的薪水結構堪稱國家重大政策。若教授的薪資過低,優秀人才不願進入高教,大學就無法提供一流教育,導致人口品質無法提升、甚至下降。


附圖二是去年度的大學教授薪資表,分本薪與學術研究費兩部分。本薪從24,060(助教)到59,250(正教授)。教授的學術研究費也分四級,是這次調薪的重點。


這個薪資結構有四個問題:高低薪並存、齊頭式平等、缺乏市場機制、脫離國際行情。


#高低薪並存


這個薪資結構適用所有公立院校,包括學術聲譽卓著的全國性研究大學,或有招生困難的地區性科技大學。這份政府核定教授薪資未考慮校際的差異。


以美國教授的平均薪水為例,頂尖私立研究大學約25萬美元、頂尖公立研究大學約20萬、頂尖私立教學大學約16萬、一般公立教學大學約10萬、社區學院約7萬。


台灣的大學教授薪資沒有類似的差異。對頂尖研究大學的教授而言,教育部核定的薪資確實偏低。相反的,對後段的科技大學教授而言,教育部核定的薪資可能偏高。


#齊頭式平等


教育部核定的教授薪資結構,適用大學的所有科系,包括最熱門的電機、資訊相關科系,或招不到學生的文史科系。這是另一個不合理的地方。


以美國大學為例,教授薪水在科系間有極大的差異。頂尖商學院的財務教授,起薪已超過20萬美元。公立大學的文史教授,起薪則只有5萬出頭,比高中老師還不如。


教育部的齊頭式薪資結構,並未考慮不同科系的差異。例如醫學與工程教授的研究日新月異,文史教授則無國際發表的壓力,但都領一樣的薪水,極度不公平。


#缺乏競爭機制


台灣的高等教育是「國有化」的產業,教授薪資缺乏競爭機制。若把教授比擬為職業籃球員,有人一場得40分,也有人只消耗垃圾時間,不應領相同的薪水。


職業球隊不會有薪水相同的球員;美國大學也沒有薪水相同的教授。最搶手的明星教授年薪可高達150萬;走投無路的萬年副教授薪水還不如小學教師。


教授間的薪資差異主要來自「市場性」的差異,也就是跳槽能力的差別。被爭相挖角的明星教授,薪資當然水漲船高。無人聞問的萬年副教授,則連例行的調薪都會被略過。


#脫離國際行情


台灣的大學教授薪水不只低於歐美,也不如鄰近的亞洲國家。我在北美大學任教27年,親眼目睹這個差距逐年擴大。


我在1996取得博士,第一個教職的起薪5萬7千美金,換算當時的台幣約150萬,還不到台灣教授的兩倍。


畢業後三年,我跳巢到到布蘭岱大學,薪水跳到7萬5美金,增加幅度約32%。在這三年間,台灣的教授薪水並無調張。


我在布蘭岱任教七年,接著換到加拿大的毅偉商學院。從毅偉提早退休的前一年,我的薪水薪水超過26萬加幣。中間曾有一次被加薪8萬加幣。


毅偉商學院屬公立大學系統,教授的薪水全部公開在網路。附圖三是我在毅偉的薪資紀錄,退休前的薪水約台灣教授的五倍(這還不包括顧問教學的外快)。


#結論


在研究壓力增加、薪水未漲的情況下,教授不再是吸引一流人才的職業。沒有一流的教授,就不會有一流的學生,也不會有一流的產業。


教育部給教授加薪是好事一件,但教授的基本薪資結構問題仍然存在。教授「薪」事無人知,終將造成高教人才不足,阻礙國家的未來發展。

2023年11月6日 星期一

Princeton Alumni Weekly 其實是月刊了;

 Princeton Alumni Weekly 其實是月刊了;

Subscribe Now

Parents and non-alumni can receive all 11 issues of PAW for $22 a year ($26 for international addresses).

PAW’s November issue is now online, featuring stories about author, actor, model, and entrepreneur Brooke Shields ’87; James Tralie ’19 at NASA; and new ways Princeton University is teaching hard classes like organic chemistry.

月刊網址:
Read more at paw.princeton.edu.
The cover of PAW’s November 2023 issue, featuring a photo of Brooke Shields sitting on her dining room table, with text reading: Hear Me Roar: Brooke Shields ’87 is having a moment, drawing on her Princeton experience — and people are listening
所有心情:
274

薪傳講堂 臺灣大學哲學系

 臺灣大學哲學系

https://www.philo.ntu.edu.tw/

我參加上一講次,目前找不到資料

------


主題:薪傳講堂——從《論語略講》談孔子學說的詮釋

時間:112年11月15日(三) 10:00

地點:水源校區哲學系302會議室

講者:林義正教授 (臺大哲學系退休教授)

敬請踴躍參與!謝謝!

Raising grateful kids is about much more than man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