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高校“姓黨” 不分中外:高校“姓黨” 不分中外 《金融時報》近日報導稱,中國當局要求那些想在華合作辦學的外國高校,提交申請時要註明在合資高校內建立黨組織。這被看作是中國政府加強意識形態管控的最新跡象。




高校“姓黨” 不分中外

《金融時報》近日報導稱,中國當局要求那些想在華合作辦學的外國高校,提交申請時要註明在合資高校內建立黨組織。這被看作是中國政府加強意識形態管控的最新跡象。

(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金融時報》近日援引2名熟悉相關事宜的消息人士稱,外國教育機構在中國申請建立合資大學時,要包含支持建立黨組織的條款。報導稱,該指令已從去年開始生效。
"妥協是必要的,"其中一名消息人士對《金融時報》表示,並補充說,作為抗爭,申請方在條款中加入將黨的干預範圍"限制在法律範疇內"的表述。
合資高校加強黨建
中國國務院在2003年頒布了《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允許海外院校與中國合作辦學。

中國教育部網站今年6月15日發布了《實施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含內地與港澳台地區合作辦學機構)設立、分立、合併、變更和終止審批》的服務指南。不過,該服務指南在"申請人條件"和"申請材料"中沒有提到"建立黨委"這一項。
目前,中國共有9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辦大學,分別是西交利物浦大學、崑山杜克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上海紐約大學、溫州肯恩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其中,第一所開門招生的合資大學是寧波諾丁漢大學,該高校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黨委。
據中國媒體《南方周末》報導,截至2017年下半旬,9所中外合辦大學中已有8所成立了黨組織。報導援引中外合辦大學的工作人員稱,加強黨建工作是主管部門的要求。
只能"為中共治國理政"服務
自習近平上台以來,北京明顯加強對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管控。這位中國一把手曾多次強調要加強高校的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強調高等教育須"為中共治國理政服務"。現在看來,對中外合資高校也同樣有這個要求。
《金融時報》去年曾報導,中國教育監管機構要求合資大學任命一名黨委書記,同時要在學校管理委員會給黨委書記留一個席位。
今年7月,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的副校長司馬輝(Stephen Morgan)被迫退出學校管理委員會據《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校方的黨組織反對司馬輝繼續在學校管理委員會擔任職務,原因是他在半年前發表了一篇批評中共十九大的文章(《十九大和中國的悲哀》),批評了十九大上通過的修憲案,稱其是"悲哀"。
學術圈的不安全感
同樣在今年7月,在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任教9年的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發文稱,學校通知他不會續聘、斷絕所有關係。鮑爾丁在自己的博文中寫道,很清楚這背後的原因--"在共產黨下面工作,你不會不知道這個風險"。他也談到擔心自己被捕,稱"中國已經到了這樣一個狀況:作為一個教授,我甚至連討論經濟、商業和金融市場也感到不安全"。
今年8月初,中國84歲的退休學者孫文廣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被帶走。這位老教授在今年金磚會議前發表公開信,呼籲習近平停止給外國提供大筆援助和投資,這被視為是對"一帶一路"的批評。迄今為止,孫文廣仍然渺無音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