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5日 星期日

幾次演講緣分



回憶錄:幾次演講緣分; Adorno 《美學理論》


因人生是一藝術品,特譯此段給師友參考:『某件作品的優點,它的形式所達的層次,它內在的一貫性等,它們之能為人所辨識,通常要等到它的材料已舊了,或是我們知覺的中樞對於其立面的最明顯特徵都已無動於衷了……因為品質要從歷史過程中展開,並不只要靠該品質本身,更需要的是它隨後的變化以及讓那舊物能「浮雕」出來;也許品質和某消逝過程之間是有關係的。』-----Adorno 《美學理論》轉譯自 Exact Imagination, Late Work by Sherry Weber Nicholsen, The MIT Press, 1997, p.1





2004年6月中的記事,從文中可知道我在柑園國中有2次演講:1次是校長安排,到該校對老師們;另外一次是李惠銘先生先生戴老師們來我處,我做某本書的導讀。

"最高興:午後,久未謀面的李惠銘先生來訪。他過去一直服務著名的國中(我們多年前用「華人戴明學院」相互造訪,他們是唯一學校下午全採取社團教學法……),幾年前北縣考「校長」第一名;他真的像「新造的人」,沒介紹的話,我不敢認他(我自己當然也變化很大)。他說下定決心放棄公家的所有資格、資歷,轉到位於雲林的「維多利亞雙語中小學」當「副校長」……

我鼓勵他,一定要把愛心和經驗寫下,他說每周回台北的路上都會用錄音筆大記。他希望找能綜觀全世界的歷史教科書,我說日本過去Asahi出版過周刊,主題如「西元500/1300/1500……的世界」等等,圖文並茂……帶他到附近的大陸書籍販賣店「導引」。他找到一本定價80元(rmb)的彩印好書。 

我轉送月娟翻譯的書給他。說過去在永和社區大學當義工老師時,看過國中的「水泥叢林和可憐的圖書館」,希望救救下代(其實每代自有他們的福;前天看報導日本去年保險套銷量跌約3-4成,因為網路等等的吸引力不輸「異性」,哀哉?)"




*****
看到/公孚兄來此處(Facebook),讓我想起一次難忘的演講:
"我一向對於學校邀請的演講特別認真,林公曾主持過元智大學的一系列專家談IE/QC等,我對於這,很認真地寫過一篇『IE人的一套情境規劃::再見,IE人的童年-巴士乎?電車乎?直昇機乎?(
A Scenario of Childhood's End of Industral Engineers:a tram or a bus
or a helicopter?)當然,演講費交林公轉贈大陸的「希望工程」....."



-----
此次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的粉絲營(各地高三同學),1990年,主持人是吳鑄陶學長,他說,同學都很喜歡您。
我的主題是跟他們介紹產業界如何應用工業工程。當時我是杜邦電子的品管兼工程部經理。
"Connectors 產業是20世紀產業中的新興者。主要的美日歐廠商中,都在下半葉與台灣有緣。
80年代中,台灣的PC產業大興,杜邦 (BERG)、Molex、AMP等在台灣設廠,Foxconn 剛起步。
我1987年加入AMP,到日本AMP廠/本部受訓。1988年中,我當DuPont公司內壢廠 (60年代末就開始,對台灣該產業人才的培育有貢獻)的工程部和品管部經理。
約89年初,我決定成立產品開發小組,從事SIMM (單列直插式記憶體模組* 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縮寫SIMM )插座 (Berg) 產品和生產系統的開發......"

(我在21世紀初,有機會到台大的工業工程研究所演講,地點在當年"救國團"的國際學生宿舍。然而,該演講沒有"東西"留下"來.....)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
照此張相時,有點吃驚,因為記得的是擺台大工管系的,怎換成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呢?或許前者之"面"有點"腐蝕".....
邀請我的老師是留日的博士。各位應該知道,80年代初,日本各大營建商都努力取得"戴明獎"了,換句話說,日本營建業已發展出成熟的"品質管理"實務心得---譬如說,從設計階段就講究"顧客之聲"的掌握等......
東道主還熟讀我社的所有出版品,譬如說,J. M. Juran的【品質三部曲】,能夠說出Juran的思路和用語之精確等等,一句話,我很佩服,也很感謝.....
我比較擔憂的是工科學生如何看待"品質管理"。
在此,謝謝教授,約1999年......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

這張約2002年夏天某日的"國家文官訓練所" (舊址)。
講題是故友張忠樸的【人生的不標準答案】(台北:天下文化,2002)。
該機構請的是寫【推薦序 (二) 不標準的人生 不標準的答案】的王晃三教授,當時,他每逢暑假,都會飛芝加哥靜修,所以就轉而推薦我代打。
講稿等,該機構有【年報】。




圖像裡可能有1 人

-----
這張老照片,可能是1996或1997年某天我在當時台北中興大學會計研究所的演講之後的"派立得快照"。
講題可能是"從戴明博士的淵博知識系統看會計學"。我帶紅珠實驗的道具去。講義和大綱可能在舊電腦某處。
為何有機會去該研究所交流?原來台大商學院某教授看到我出書計畫中,有本標題"淵博知識系統與策略會計"之類的書,他找我談談 (他好像跟宏遠紡織的葉總認識.....),之後,介紹我去中興的研究所演講。
很抱歉,這些老師的名字,我都忘了。在此,謝謝他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