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讀:台大校友致校長遴選會的信(戴伯芬)


這封信的假設、推論等,都大有討論空間。
然而,多少反映某些事實,尤其是校園綠地快用盡。


台大校友致校長遴選會的信(戴伯芬)

諸位可敬的遴選委員:台灣大學在過去一年多以來,經歷了兩任校長的學術倫理風暴、校園喋血、宿舍情殺等駭人聽聞的社會事件,不僅造成校園師生惶惶不安,也引發社會大眾恐慌。台大的崩解也是台灣社會敗壞的縮影,大學不僅沒有扮演社會進步的角色,反而成為社會亂源製造者。而今台大校長遴選在即,形成中研院以及台大兩幫近似地方選舉的惡鬥,做為台大校友,同感憂心。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台大校長?
首先,校長個人品行應優先於學術成就考量。過去幾任校長都是循傳統「學而優則仕」的原則而晉升,然而學術成就與個人品行無關,甚至在高度學術競爭下可能呈現負相關,即學術出版越多者僅能證明個人學術人脈越廣、囊括資源能力越強,學術工廠越大,也越有機會出現學術品管良率不佳的問題。校長遴選如同一面照妖鏡,個人的學術倫理都可能被放大檢視,建議委員應先就各位候選人過去的學術產出做考查,去蕪存菁,以免再爆校長倫理爭議。
其次,台大過去最大的危機在於優秀生源的枯竭,2017年博士班招生來看,24個研究所預定招生名額118名,報考人數93位,錄取56人,其中有9個研究所(合學程或分組)抱蛋,無人報考,其中不乏國家需要的環境衛生、藥理學、病理學、微生物學、以及電信工程通訊信號處理組、高分子工程學、綠色永續材料與精密元件等前瞻專業學門。有潛力的年輕學子擔心畢業即失業,不敢輕易再念博士班。如何利用獎學金培養優秀人才,降低有能力學生的學費以及家庭負擔,同時建立從育才到就業的職涯發展路徑乃是當務之急。

忽略知識份子責任

第三,台大為了追求國際百大競爭,造就了學術包工程文化、重量輕質的績效集點制、相互掛名的學術通膨等惡習,教師長期以來重研究、輕教學,更忽略了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如何扭轉此不良學術風氣,建立合理的學術評價制度,重建教師研究與教學社會責任,才能讓台大真正脫胎換骨。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請停止台大「大而無當」的校園工程建設,防止校園空間持續商品化。從總區到水源校區,台大這幾年來不斷進行工程硬體建設,剷除了所有綠地,早就超過校園容積率250%上限。台大校園不再是師生的生活空間,而成為飯店、巨蛋、購物中心、高級餐廳、婚宴廣場,甚至連運動場都出租外界辦活動,過度的校園硬體建設不僅破壞校園的綠色環境,也帶來學生追求商品化的消費氣習,該上課的時間離開課堂去打工,以滿足不斷高漲的消費水準與慾望。 
台大一年花費國家高等教育經費160餘億元,但一所好大學不是用錢就可以堆疊出來的,一位好的學校領導人必須具人文素養,擔大學公共化責任、擁綠色公民意識,才能領導台灣走出高教困境。 
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