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朱子之路」「21世紀大學之理念與臺灣高等教育的展望」......



 台灣朱子學研究協會及朱氏宗親文教基金會,為鼓勵台灣優秀學子深入了解 ... 獲選參加朱子之路研習營之學生須自費往返大陸台灣之交通費費,其餘 ...

 朱子之路的緣起與展望
——代序
(臺灣)朱茂男     
 小時候跟著父親回鄉下祠堂祭祖,祖先牌位上有「朱熹」字樣,但心中並沒有引起迴響。中學時,課程中有《論語》選讀,用的是朱熹《四書集注》,才漸漸瞭解朱熹對後世的儒學思想有重大的影響,可以說因為有朱熹的注解,讓後世的人更容易瞭解儒家思想學說,並於生活中實踐,影響著近七百年來的東亞文明發展,這使得身為朱熹第30代裔孫的我,一股榮耀感油然而生。
 2000年隨家族宗長到豐順尋根問祖,並到武夷山參加朱熹逝世800年的紀念會,旅途中結識了清華大學楊儒賓教授,他是應邀參加朱子學的研討會,經過彼此認識瞭解,才得知他是我大學恩師方懷時教授的乘龍快婿,更多了一層親切感,回台後還繼續保持聯繫。2006年我們朱昆泰家族為了紀念秀成公來台222年,楊教授慷慨出借先賢墨寶及他的珍藏品于秀成公廳展出,因展出時間有限,觀賞者欲罷不能,因此把這些珍品印製成冊,以供隨時翻閱觀賞,楊教授也在圖錄上寫了一篇〈走在朱子的路上〉序文,這是「朱子之路」的緣起。
 既是朱子後裔,又是臺灣朱氏宗親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及身兼世界朱氏聯合會的會長,我最想宣達推動的是「朱熹思想文化」,而「教育」是最好的方式,因此透過台大黃俊傑教授的引薦,和台大、清大、師大等研究朱子學相關的教授們的不斷接觸,終於在200881日「朱子之路」首航了!由世界朱氏聯合會朱祥南會長、清大中文系楊儒賓教授;他的老師張亨教授夫婦;及世界朱氏聯合會副會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朱杰人教授、福州師範大學朱人求教授……等帶領臺灣清大、成大、東吳、文化等大學及大陸福建師大、北大、重慶大學的碩士生、博士生,在「朱子之路」——即朱熹出生、成長、求學、講學、終老的地方,走訪一遍。上海華東師大的朱杰人教授更在世界朱氏聯合會的臺山運營會議中,肯定朱子之路的活動,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好、非常重要的事情,可藉此培養年輕的朱子學研究精英。甚至要把『朱子之路』固定下來並擴展成為具有國際特色的品牌,每年舉辦一次;這樣不但掌握了現在的精英,還掌握了未來的精英,也就是掌握了主導權,世界一流的研究朱子學的學者,都是經歷了我們聯合會所辦的培訓活動,我們真的就有執牛耳的一席之地了,這個意義就非常重大了。」
 第一次的朱子之路不但得到朱杰人教授與廣大朱氏宗親們的肯定,在同學們的宣揚炫耀之下,在校園裡也引起很大的迴響,紛紛詢問下年度何時再辦,如何申請報名。身為主辦者也因此而受到鼓舞,開始與臺灣朱子學研究協會的楊儒賓教授與張崑將秘書長為主的理事們,開了無數次的籌備會,更在世界朱氏聯合會臺山運營會議中討論。過程的曲折不在話下,最後決定臺灣學生14名,大陸5名,東南亞5名(後因H1N1的疫情,東南亞的學生未能成行),隨行的教授、工作人員及閩北朱氏後裔聯誼會的接待人員,一行40人,浩浩蕩蕩在福建南平市政府的支援下展開了第二次的「朱子之路」參訪。因為第一次的經驗,我們修正了路線,既不重複又增加參訪之項目,「朱子之路」的研習營,從朱熹出生地尤溪開始走入歷史隧道,經南平、政和、建陽、武夷山、江西的鵝湖書院和福州,去親身體驗朱熹七十寒暑的人生行止,沿途展開多場專題講座,兩岸的學者及學生面對面研習探討。參與的學生要發表一篇有關「朱熹思想學說」的論文,教授們也針對學生論文演說評論、解析,師生雙向討論,熱烈而深入。課程緊密、路程長遠,一周的「魔鬼訓練」連身強力壯的年輕學子都覺得疲累,但心中的興奮又勝過一切,把在書中讀過的實際去造訪,真正體會「行萬里路如讀萬卷書」,走一趟朱子之路對書中所讀的,不用死記活背,就能輕易地了然於心中了,師生們及來賓們於事後也都寫了心得報告,刊登于《朱子文化》雜誌中。
 經過兩次的「朱子之路」,從經驗中檢討,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第一、希望學生能參與會前會,針對政策性、事務性及心理性做好充分的說明及準備工作,如:T裇的制印……等。第二、始業式、結業式要掛朱子像與會旗,且要朗誦《朱子家訓》,以表示肅穆的一面。第三、擴大學生的涵蓋層面,大陸學生多一點,除東南亞外也要有日、韓的學生。第四、增加團體娛樂活動,以促進學生的交流與對話機會。第五、規劃多元豐富的行程,除了涵蓋朱熹故里外,可包含其講學的地方與閩南朱子過化的路線,如: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婺源、泉州、漳州……等。
        本人在朱子之路的始業式和結業式的致詞中表達了我的感恩、謙卑與傳承的志業思維,及對未來的期許和方向。相信在我們手中,我們擁有今天;在我們夢裡,我們擁有明天;在朱子學的信念裡,我們擁有永遠!2008年第一屆朱子之路)

【此心安處是吾家 楊校長頒發黃俊傑「臺大特聘講座教授」聘書】
2017年1月23日在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由共同教育中心及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共同主辦「21世紀大學之理念與臺灣高等教育的展望」學術研討會,會中楊泮池校長校長頒發「臺大特聘講座教授」聘書予黃俊傑教授,並舉行文德講座簽約典禮,也將高研院印信交給新任院長管中閔教授。
黃教授感謝上台致詞的每一位老師、同學、好朋友,特別是從日本趕來的名古屋大學高等研究院Amirova教授與國際東亞文化交涉學會沈國威教授,以及從上海趕來的陳裕德董事長全家。
黃教授在感恩致詞中指出,2年前有一個單位請他演講,在會場有一位資深老師告訴他:「40年前上黃老師的課,至今還記得你講的話。」他問這位老師是哪一句話,她說:「此心安處是吾家」!黃教授非常感恩她對一位教書匠的鼓勵!黃教授與各位老師、同學、各位朋友共勉:「此心安處是吾家!再次感謝大家!祝福大家身心健康,生命成長!」
致詞全文如下:
孫校長、李校長、各位先進、各位貴賓、老師、同學:
  大家早安!感謝大家在這麼寒冷的天氣裡來參加今天上午的茶會,各位賜給我的珍貴情誼,將永遠是我心中的一股暖流。
  我1970年開始返校擔任助教,到今天在本校工作年資46年半,我首先要感謝臺大近半世紀的深恩。記得擔任助教的時候,月薪2000元台幣,當時還實施柴米油鹽配給制度,每個月月初就會有一輛政府委外小貨車,送來一桶油,米分「大口」與「小口」,一袋一袋分裝,柴與鹽則發代金。遙想當年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的清苦日子,歷歷在目,恍如昨日。但時光流逝,歲月無情,一幌已經40多年了。我感恩40年來在臺大所有教過我的老師,感恩所有進入我教室的同學,感恩臺大這個學習環境,讓我可以值遇這麼優秀的師友。剛才校長頒發給我「臺大特聘講座教授」聘書,這是我的殊榮,我能力不足以當之,我與校長約定:我會繼續開課,但不再支薪,從此以後成為臺大的義工,感恩臺大!
  其次,我感恩管中閔老師俯允接任高等研究院院長。管中閔院士是國際知名計量經濟學家,既聰明又幹練。我深信,臺大高研院在管院長的卓越領導之下,必將攀登另一個學術高峰,謝謝管院長。
  接著,我要感謝朱茂男董事長,朱董事長是南宋大儒朱子的第30代裔孫,他在過去10多年來與孫震校長等前輩,一起弘揚儒學與朱子學。他與研究儒學的朋友倡議並每年帶領青年學者走「朱子之路」活動,10年來呵護著東亞地區的青年學者,對儒學與朱子學貢獻卓著。朱董今日捐款給臺大,支持「東亞儒學」的研究,我深深感佩!
  最後,感謝王子承老師和他的學生的小提琴演奏,悠揚的琴聲繚繞耳畔、深扣心弦。感謝臺大教職員同仁的合唱,我會永遠懷念我們在臺大一起渡過的美好時光。感謝高研院所有助理同仁過去幾年一起為本校為學術而努力。感謝今天上台致詞的每一位老師、同學、好朋友,特別是從日本趕來的名古屋大學高等研究院Amirova教授與國際東亞文化交涉學會沈國威教授,以及從上海趕來的陳裕德董事長全家。2年前有一個單位請我演講,在會場有一位資深老師告訴我:「40年前上黃老師的課,至今還記得你講的話。」我問這位老師是哪一句話,她說:「此心安處是吾家」!我非常感恩她對一位教書匠的鼓勵!是的,各位老師、同學、各位朋友,讓我們共勉:「此心安處是吾家」!再次感謝大家!祝福大家身心健康,生命成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