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退休教授任教私校 「不公不義」?

這問題有點意思

退休教授任教私校 的一問題是
延長私校的危機爆發日
反正"樹人"或"樹師" 都不是十年能解決的
再來呢



*****

觀念平台-退休教授任教私校 哪裡「不公不義」?

  • 2010-09-23
  • 中國時報
  • 【周成功】

 一位在國立大學任教超過二十五年的教授,有深厚的教學研究經驗,依政府法令規定,拿月退俸退休之後,該做些什麼才符合「社會公義」?如果他有能力,就此雲遊四海,享受人生,當然會為人所稱羨。如果考慮經濟情況,去賣牛肉麵或是開計程車,想來也不會有人說話。考慮專業經驗的流傳,或是使用效益,公立醫院的醫生退休後可以到私人醫院繼續行醫。可是為什麼退休教授赴私校任教,就成了不公不義的人?

 認定退休教授赴私校任教違反了「社會公義」的理由,只有兩項。一是由於私校也接受政府輔助,因此理當受到旋轉門法令的限制;其次,是這些退休教授阻塞了新進博士的就業管道。這兩個論點看似成理,其實都似是而非,完全錯失了問題的癥結!

 首先,政府輔助私校是在獎勵私校辦學的成效。公立大學的學生多半來自政經背景較好的家庭,而受教資源的花費是付出學費的三倍,政府全額貼補了這個差距。

 相反地,私立大學的學生來自中下階層的家庭居多,他們付出更多的學費,卻沒有得到和公立大學相同的教育品質。而政府輔助私校的經費額度不高,也不固定,因為每年都得依教學的績效而定。這和政府資助如台經院、國衛院等財團法人的用意與方式完全不同。

 從這個角度來說,私校延聘教學研究經驗豐富的退休教授,其用意不正是在提昇私校的教學品質,讓後段的同學有機會得到和國立大學一樣的教學品質。退休教授赴私校任教,對解決高等教育M型兩極化的問題,至少提供了一點幫助。

 至於退休教授阻塞了新進博士的就業管道, 更是找錯了對象。近年來各大學盲目、瘋狂地擴增博士班的規模,本來就讓新進博士的就業問題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會引爆而造成人才的浪費和重大的社會問題! 像美國生物醫學界也有類似的問題,博士唸了六、七年,加上五、六年的博士後研究還不一定找得到教職。人家的對策是增加生涯規畫的諮商、培養法律、管理第二 專長的訓練,鼓勵學生開展不同的創新嘗試等等。並不是每個博士都適合或一定要從事教職。美國現在甚至連教授退休的年限都取消了。畢竟辦教育就是要找到最好的師資,而不是讓它成為年輕學子輔導就業的管道。

 反觀國內,大學老師把學生當成論文的生產機器,不要說沒有什麼生涯規畫的諮商輔導和規畫,就連學生到外面多聽幾場演講,或是參加與自己研究沒有直接關連的短期課程訓練,都會讓指導教授皺眉、嫌棄。

 

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千頭萬緒,而且危機重 重。退休教授赴私校任教不但不是問題癥結所在,就人力運用和對社會長期的效益上,還有它正面的意義。今天學界如果不能放下自己的私心,認真面對自己的問 題,找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動輒給人戴上什麼「不公不義」的大帽子,甚至遊說國會立法。我只怕這種無的放矢的風氣,不僅沒有解決現存的問題、提昇私 校教育的水準;反而模糊了問題的焦點,同時也打擊了在私校於致力教育那些退休教授的士氣。  (作者為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