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牛津大學期刊一篇探討掠奪性集團的社論,把台灣和阿聯、印度、泰國等,同列為已確認的掠奪性會議舉辦國,被點名的「國際商學策進會」,由前台北大學商學院長方文昌成立,旗下組織錯綜複雜,擁有近20的研討會品牌以及數個期刊,他們究竟是怎麼運作的?
......方文昌則透露,台知會去年營收約1千萬元台幣,獲利約兩百萬元,會透過分紅分給助理等職員,自己一毛都沒有拿。
賺不了錢,為何還要辦這麼多會議?「有時候會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就是覺得自己好像很厲害,」方文昌回答。
方文昌承諾將會減少研討會數量。他說,自從麥克羅斯蒂的指控後,他也在反省,「等於說學到教訓,才知道這其實是不妥的事。」
《天下》發現2016年迄今,他沒有停,並且繼續擴張版圖。
2018年,方文昌還開拓了新地點,到澳洲雪梨辦了5場研討會。其中,麥克羅斯蒂於2015年參加、被投書報刊曝光後停辦的研討會ICHLST,也在新市場東山再起。
在採訪的過程中,沒有一個人承認自己舉辦的是掠奪性研討會。
但從他們面對《天下》提問時的態度,卻不斷地討論要停辦、要改名稱、要換方式……,雖然知道名聲不佳、管理不嚴,但也覺得這是學術圈的需求,才有他們服務的機會、生存的空間。 (責任編輯:賴品潔)
小辭典
掠奪性期刊 /研討會(Predatory Journal/Conference)
指出版商純粹以獲利為目的,發行的低品質期刊或舉辦的研討會。這類期刊、會議常謊稱有專業編輯、同儕審查、高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等引誘作者投稿,只為收取昂貴的稿件處理費。掠奪性期刊不僅傷害個別學者的金錢與研究心血,也為學術環境帶來偽科學風氣。(資料來源:中研院、成大醫學院)
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期限內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每年定期發布於《期刊引證報告》(JCR)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