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北京清華成“黨校”

媒體看中國 | 2011.05.01
百年學府成“黨校” 清華精神無處尋

清華與北大一樣是中國近代自由思想的搖籃之一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清華與北大一樣是中國近代自由思想的搖籃之一
本週,香港媒體在報導和評論中國新聞時關注的焦點主要有:溫家寶夫婦高調會見香港左派人士吳康民,透露了什麼信息?今天的清華大學已成為"​​中央黨校",早已丟失了早年的清華精神。



清華精神今何在?

與此同時,香港《蘋果日報》則就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發表評論,題為《清華的獨立精神自由思想丟棄殆盡》。評論寫道:"前幾天,人民大會堂舉行清華百年校慶大會, 9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有6人出席,其中胡錦濤、吳邦國、習近平是清華大學校友。清華以理工科而全國知名,在中共建政前培養了一些頂尖科學家,但更知名的就是在中共建政後培養了最多官員,故有「滿清王朝北大荒」(北大荒原指黑龍江省北部荒原)之說。當清華百年校慶宣傳文字中擺出49年後清華校友輝煌的黨政人脈時,有網友說:「我怎麼感覺不是清華,而是中央黨校啊!」"……胡錦濤在清華百年大會​​上說,寄望學生「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關係」,「保持個性,彰顯本色。」他沒有提到的是:丟掉了中共建政前的清華精神,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永遠只是黨官,而不能成為「保持個性,彰顯本色」的獨立的個人。 "

評論接著寫道:"什麼是清華精神?在清華園立有一塊紀念碑,上面端書「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這是紀念清末民初大學者王國維而建的。 1925年,王國維出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一起,培養了整整一代國學研究家。 1927年夏,王國維感於「世變」,​​決定結束自己生命,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

1929年夏,清華國學院師生為紀念這位傑出學者,募款修造了這紀念碑,碑文由陳寅恪教授撰寫,語意深長,陳寅恪其後認為這是最能代表他治學思想之作。

其詞曰:「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
,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蘋果日報》的評論還寫道:"1953年,陳寅恪一位學生,奉中央之命南下廣州,勸陳寅恪北上出任擬建立的中科院中古研究所所長一職,陳修書婉辭,並解釋當年寫王國維紀念碑文,是認為必須脫掉「俗諦(三民主義)之桎梏」,「真理才能發揮,受『俗諦之桎梏』,沒有自由思想,沒有獨立精神,即不能發揚真理,即不能研究學術。學說有無錯誤,這是可以商量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

因此,他提出若要
他當中古研究所所長,他的條件就是「不宗奉馬列主義,並不學習政治。」否則就談不到學術研究。 ……中共對所有以生死力爭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的知識分子,都扼殺打壓務盡。丟棄了這個立下碑文的清華精神,不會培養出獨立自由的學者精英,只會不斷產生令人毛骨悚然的未來官僚。 "



摘編:李華

責編:洪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