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Middle - aged school boys" to "Lifelong learner" (1995-2008)

"Middle - aged school boys" to "Lifelong learner" (1995-2008)

中年學童

歲末,把年前經濟學人出版的《1995年 的世界》拿來溫習一下,發覺其中管理學名家談的,都是可以令人深思的主題。Tom Perers十來年前的《追求卓越》,曾經風行全球,而他卻早已否定有所謂「卓越」,轉而倡導《亂中求繁榮》、《解放管理》。現在他談的是《追求狂野 (In
Search of Craziness)》,鼓動超越「效率」而追求創新及想像力,不要被經典、習慣所困,例如以往研究發展等等活動,都局限在「溫室」方式,反而應到野草叢生處去發掘最有活力、野氣的繁花。

最令人感動的則是Charles Handy的《中年學童(Middle - aged school boys)》。他力陳人生應追求多重事業,不斷學習。Handy先生是組織學的名家,曾擔任過某大石油公司主管多年,轉業為教授,出版的《非理性時代》、《了解組織》都曾洛陽紙貴,可惜他用希臘諸神來譬喻不同組織形態的佳作,最近才有美國版本。他教授之餘,也轉業為神職人員,之後,再成為自由作家。台灣有他的名著《覺醒的年代》譯本,是本好書,以後有機會再詳談。現在我們介紹他的「中年學童」說法,我認為台灣十年內就會到達此境界--終生教育學習,人生事業群組構成人生四季之美等前景。

現在的「組織人」,應把學習機會看成是個人的「權利」。因為以後社會、經濟情勢的演變,會使一般人前途的唯一安全憑藉,在於能賣得出去的技能,而且它必須常常更新。所以有遠見的洋公司,己要求其成員投資一定的金錢(通常公司出錢)及時間「充電」或做各種「志工」、「義工」,而在公司內部,也以「平行調職方式豐富化工作」,不再強調升遷。

Handy先生引以為憂的是,大部分組織內的上班族,尚未意識到公司的工作,不再有終生保障,公司也不再能凡事妥善照顧員工。值得警惕的是,「學習」必須由「學習者」自行覺悟,自發有此不斷學習的需求才能開始。所以,現代政治的最大挑戰,是在於喚醒眾人的危機意識,因為社會上永遠會「人浮於事(工作)」,然而社會對於許多尚未被創造出的產品及服務,卻仍是需求孔殷。換句話說,要不斷創新,才談得上工作或事業的「供需暫時平衡」,而大眾要徹底轉變以「工作」為主導的事業規劃,而要以「顧客」為主導,從而學習發展出服務顧客的「技能」與「訣竅。」

Handy先生認為世界性的工作革命,必須由供給面來領導,而學校必須是這種大轉型的充電站。換句話說,學習性社會要由學者自行決定其命運,而腦力的開發,固然價值高,然而也更加困難。不管怎樣,人生不再一戰決勝負,而有多重機會、選擇,這些都是美事。
在這種脈絡下,人人不要以成為「學子」是「小朋友」上學的事,能夠儘早脫離苦海為妙。學校的新角色,也很值得我們深思。
----台灣立報1995 .12.8.----

Lifelong learner would impress literary gian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