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台灣一成孩子等待失敗:教育投資低、以知識為導向、輕視5歲以下的學前教育


台師大校長張國恩說,教育是國家發展重要基礎,現仍採行三、四十年前思維,以知識為導向,而不是以培育能力為導向,教育中心思想須調整,才能培育出可與國際競爭的人才。針對台師大對新政府的呼籲,民進黨回應,會納入參考。
----

蘋論:等待失敗的孩子

 

社會貧富差距大沒什麼關係,靠經濟成長、稅制和教育可以慢慢拉近。但教育的差距大,社會的向上流動會大量減緩,甚至停止,那就埋下了社會動盪的種子。
更糟的是不但社會向上流動停滯,向下流動反而增強,中產階級崩塌,日益貧窮的老年人成為「下流(向下流動的老窮人)老人」,社會問題就嚴重了。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台灣所有學生若在2030年具備基本的學力,國民生產毛額將增8520億美元,比現在多80%。
但是OECD在2012年的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劃)評比的結果顯示,台灣15歲的學生有高達12.3%「未具備參與現代社會運作所需的基本學力」,比率高於越南、芬蘭、日本等,而前後段學生的學習落差更高居世界第一。 

重明星學校輕弱勢生

據台灣自己的調查,在全國200萬國中小學生中,約有一成(20萬)的孩子連基本學力都沒有,「還沒長大就在等待失敗」。OECD研究發現,投資在弱勢學生身上,不僅犯罪率會降低,未來投入市場也會產生很高的經濟效益。然而,我們長期放棄弱勢學生的教育,反而把資源集中到明星學校,使弱勢學生更難翻轉人生。
教育一向是經社地位低落的家庭向上流動的機會,需要的是政府資源的挹注,以及對學校的監督與鞭策,但是台灣教育投資佔GDP的比率僅4.2%,遠不如芬蘭、紐西蘭、南韓、美、德以及OECD平均的5.3%,尤其是90%以上的經費都投注在5歲以上的階段,非常輕視5歲以下的學前教育。但是城市中上收入的家庭卻在小孩3歲左右就送去學習簡單的國語、算術和英語,起步就超過鄉下孩子,這種教育上的數位差距,使弱勢學童處於不公平的競爭狀態,能夠靠教育向上流動的機會變得比以前稀少。不公平現象在全球化經濟助長下,只會更嚴重,不只是百分之十的人掌握全國百分之九十的財富,窮人家連向上流動的機會都遭到剝奪,對弱勢家庭及其孩子,這是永遠的絕望。
新政府一定要撙節開支(如軍公教年金)與浪費,把錢集中加強教育,投資給未來與社會正義,台灣才有前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