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與陳守國先生談東海發展 (持續)


陳守國   在美國聯董會決定停止補助後,科系人數的擴充已難避免,制度變遷也勢所必然,緬懷追憶無濟于事,但創校的精神與教育的宗旨可以背棄嗎?
當晚我只提出兩點思考的切入點:師生是學校的主體,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老師?要教出什麼樣的學生?混吃等死,只會做人際關係而不會教書研究的,儘早趕走;相較於經師與人師,兩者得兼最好,否則人師為重,才能點燃學生熱情,引導學習方向。對學生而言,大學絕非職業訓練所,也不是專科學校,為了彌補我國九年教育的僵化,大學的通識教育基礎一定要強化,培養學生的跨界視角,獨立思考判斷能力,重新檢討學程,過於細頊專精的學分可以移除,追求知識是一輩子的事,研究所、在職進修都是管道。
經過與會校友及在校師生熱烈的討論,我最後提出兩個關乎東海未來的建議:一、東海在聯董會退出後已是一個無主的孤兒,董事會被一群與東海沒有淵源的人把持,聘用的是只把東海當跳板的校長,所以必需從修改私校法尋求解套(已有人在醞釀把東海大學送給教育部的行動);二、由學生和教師會發動由下往上的“立憲運動“,制定東海憲法,奪回屬於師生的自主權。
離開時再望一眼樹海中透出迷離燈光的美麗校園,及漫步其中的學子,不由得深深地嘆了口氣。





Hanching Chung 高等教育是很複雜的議題,東海發展是一例。
(近日才知道:美國政府每年補助普林斯頓大學*每一學生約5700元,遠比公立大學的還多,引起反彈。東海創校時,老師的待遇近公立大學的4倍,現在當然是比不上國立大學的。)

*普林斯頓為美國最優秀私校之一,老師包括余英時和今天知道的Toni Morrison (檔案)。1974年我的英文作文老師是該校的剛畢業學生。東海與幾家美國名私立大學的關係,在1980大抵都結束了。據說教育部還規定在大學教師的都必須是碩士以上......

The Nobel Laureate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from 1989 to 2006.
NYTI.MS|由 LORI HOLCOMB-HOLLAND 上傳


這篇有共鳴的是所謂"立憲",我一向主張校長和董事會要全體師生 (含校友)的代表選出......它還有許多待商榷的論點,譬如說,去年11月(前)董事長要校友思考:"董事會中校友人數超半,是福是禍?" 現在的校長任用的2位副校長都是校友。換句話說,東海過去40年水準的大滑坡,"校友"等利害關係人的無力可回天是一因素.....幾個月前讀到一向支持學校的鄭清和學長的"校運之哀傷",真是情何以堪。





最重要的原因是"外強內弱":以臺灣的國立大學的擴充,我們1971年的聯考下工學院學生,現在可能都擠進台大了。"內弱"指的是私立學校的差異化的要求,東海從1970年代末只圖大班多收學費(現在網路上可讀到政大吳鳴教授當年當學生時,與校長吵架:為歷史系多收學生的回憶錄。) 換句話說,幾乎每一私校努力發展特色;他校各系,包括建築系,都越來越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