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漫畫熱潮與教育




Hanching Chung 分享了 1 條連結
近10點半起,臺大校園有3-4公里的排隊,向小巨蛋。11點半,隊伍還有2-3公里,實在太妙啦,對我這種老伯級的人,一定有奇蹟。我忍很久,不好意思對這些年輕的善男信女問,等到蒲揆道,問維持交通秩序的小朋友,有什麼盛會?他說同人誌活動,我問這是什麼,有Cosplay嗎---因為有人有帶行李----他說,也有啦,(反正跟你說不清)......嘿嘿:http://en.wikipedia.org/wiki/Dōjinshi



漫畫博覽會,簡稱漫博,是台灣地區關於動畫漫畫的出版業者的一年一度的展售會,由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領銜主辦,需付費購買入場的門票。每年都會舉辦簽名會,邀請知名的漫畫家小說作者、插畫家聲優

2014年第15屆2014年8月7日~8月12日(共6天)

蘋論:大人不懂的漫畫熱潮

 
 
更多專欄文章
年輕人沉迷動漫,但大人卻無感,進而產生代溝。劉耿豪攝
前天星期日,台北有一個場合擠進了13萬5000名年輕人。是學運嗎?不是,是第15屆漫畫博覽會。如果從開幕那天算起,漫博會進場人次已達46萬3000人。

動漫含後現代主義

這麼龐大的年輕人口在觀賞漫畫(卡通、動漫、遊戲),大人世界竟全然無感,沒興趣了解他們子女的嗜好以及可能受到的影響。這是繼電腦網路以來,大人第二個陌生的領域;而網路與漫畫已經主宰了青少年的時間、注意力和生活方式,包括思惟、語言、行為、對社會價值的態度等。連大型演唱會都脫不開動漫的影子。例如阿妹MV中的舔屍、酒瓶砸頭、新娘被打到噴牙;信樂團前主唱蘇見信(信)的MV中有大S被人獸咬傷最後變成人獸的驚悚血腥暴力場面;更有其他名歌星的性愛及全裸畫面。政府和社會倫理團體手足無措,禁了這裡那裡又出包,左支右絀,台灣年輕人已經是他們不認識的人類。
根據國際動畫組織對卡通的定義,是指「以漫畫繪製畫稿,再由攝影機逐格拍攝而成的動畫影片」。對動漫或動畫的定義是指「除真實動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種技術創作活動影像,亦即以人工方式創造的動態影像。」所有漫畫的種類都含有藝術上後現代主義的元素,像是斷裂、打破、擊碎、拼貼、達達主義等手段,以反形式的開放表達遊戲、快感、參與、反創造或解構、散焦、變異、不確定性以及政治上的無政府主義。吸吮這種次文化乳汁長大的年輕人,與講究正常、傳統的父母那一代的代溝更加擴大,於是成年人因不懂漫畫更不了解子女,遂懷疑漫畫帶壞了孩子,要對漫畫進行管制與監視就順理成章了。 

漫畫與犯罪非等號

根據調查發現,美國的犯罪率是日本的10倍;而日本的漫畫銷售量是美國的10倍,說明各國衛道人士公認日本漫畫充斥暴力色情會影響下一代是無稽之談。為了安撫家長及衛道人士的心,將漫畫分級不失為解決之道。總之,沒有證據顯示漫畫與犯罪率有正相關;而漫畫裡也含有正義、勇敢、勵志、人性關懷以及愛的正面表現。成人世界也應該看看漫畫,以了解孩子們的思惟邏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