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張文亮:徐玉標老師「土壤改良」








賣力教書的老師,為什麼上課的學生少?
徐玉標老師上課時,總是給學生一大疊,他自編自寫的講義。他下課後大部分時間,都在他的辦公室,埋首寫他的上課講義。雖然修他的課的學生不多,來上課的學生更少,他還是一直寫講義。
他非常賣力的教,為什麼教室裡的學生少?我很快地知道,因為他的期中考與期末考,都從一個題庫出來的,這題庫是他歷年的考古題。
台大的學生很聰明,每屆的考古題累積與相傳,課不用上,只要考試到,也可以考90分以上。可見有時候老師比學生單純,不知道聰明的學生花招多,撿便宜的方式多。
我知道有考古題,依然去上課,因為修一門課的有用與否,是一條跟隨上帝信心的路,許多知識,可能要畢業許多年後才能體會。
徐玉標老師一生研究的精華,在一個研究題目上,他說:「各位同學,有沒有可能用很少量的水,將長期浸泡在海水下的泥土淋洗,成為作物可以生長的地方?」,這是個引人思想的問題。
他接著說:「外行的人會用很多的水去淋洗,水帶走的是土壤大孔隙的鹽分,這樣做浪費水,沒有用。我告訴你們,鹽分是留在土壤的小孔隙裡,必須在土壤較乾的時候,用少量的水,讓水流在土壤顆粒表面薄薄的一層,水才有機會流到小孔隙裡,帶走裡面的鹽分。」
我迄今還記得他的說法,也知道新竹的海埔新生地(由現今新竹的金城路一段到四段,一直延到金城湖的海濱),超過500公頃的土地,是徐玉標老師在1960-1970年代,這樣淋洗出來的。新竹的人,完全不知道這事。他教的這門課叫「土壤改良」,3學分。
課後,我拿考古題給老師看,他很難過,喃喃自語一陣。
那一學期末,徐老師出新考題,沒來上課的學生,幾乎全當掉,後來學生會來上課嗎?不,考古題沒用,隔年就沒有人選這課,課停開了。
你猜考題是什麼?我不講,來上課吧。

412你和其他411人

12則留言

40次分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