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學校,所有的一切都有價錢
報道 2012年11月22日
Sim Chi Yi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教育賄賂現象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北京——在中國孩子和一心為了孩子的家長看來,教育一直是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開啟上升之
門的鑰匙。但是,正如金錢和權力是商場成交和官場晉陞的潤滑劑一樣,中國的學業競賽也越來越受到操縱,偏向於富人和關係硬的人,這些人會花費大筆金錢,利
用各種關係讓孩子在公立學校里獲得優勢。
據家長和教育者表示,從入學、進重點班到當團幹部,幾乎什麼都有價錢。就連靠近黑板的座位和班長職位都可以用錢來買。
來自河北的趙華(音譯)在北京開了一個小電器店。她說,為了讓女兒入讀一所北京小學,她被迫給一個銀行賬戶存了4800美元(約合人民幣2.8萬
元)。她說,讓她大吃一驚的是,她在銀行里遇到了區教委的官員,官員們拿着一張學生名單,上面寫着每個家庭得付多少錢。他們還讓她簽了一份文件,表明這筆
錢是自願的“捐款”。
她說,“我當然知道這不合法。可你要是不出錢,孩子就上不了學。”
賄賂行為如此猖獗,以至於習近平在就任黨總書記之後的首次講話當中就警告政治局,如果不控制腐敗行為,結果就是亡黨亡國。對於官員們在政商兩界進行的一定程度的違法違紀行為,普通中國人已經習以為常。
北京的教育諮詢師李瑁(音譯)說,尤其令人失望的還是教育者和學校管理人員的道德缺失。他說,“如果教師們做這種事情,令人失望的程度就大得多,因為我們對他們的期望也高得多。”
當然,美國和全世界的有錢家長通常也會努力為孩子提供一切優勢,包括花錢請家教和上考前輔導班,有時也會把孩子送進願意接受有錢差生的私立學校。
但是,批評人士稱,中國的公立教育體系本來被宣傳為共產主義擇優選拔機制的標誌,現在卻盛行賄賂和走後門現象。由於有這種腐敗現象,中國家庭眼看着他們對於未來的期望都被出賣給了出價更高者,關係硬的有錢人和沒門路的窮人之間的鴻溝也越來越大。
李瑁說,“腐敗滲入了中國的每個角落,教育界也不例外。”
甚至還沒開學,這種事情就已經開始,因為精英學校的入學競爭給學校領導及其關係戶創造了一個利潤豐厚的副業。
清華大學潔華幼兒園是名校清華大學的附屬幼兒園,坐落在這所大學位於北京的精緻校園之內。每年春天,這所幼兒園會收到潮水般的家長申請。家長們把入 讀潔華看做孩子將來進入中國頂級高校之一的通道。按照規定,學校只對清華教職工的孩子開放。但是,據一位幼兒園工作人員稱,花大約15萬元(約合2.4萬 美元),就可以說服一位清華教授來“支持”一名申請者。為了避免報復,這位工作人員要求匿名。
沒有直接關係的家長需要賄賂一連串的人才能讓孩子被幼兒園錄取。這位工作人員稱,“跟學校的關係越疏遠,要送的錢越多。這兒送點兒,那兒送點兒,加起來會很多。”
一位校方官員拒絕討論學費問題,但否認外人可以花錢入園。
在越接近高考的教育階段,花費可能會越高。最近,中國媒體報道說,要入讀著名的北京人大附中,現行的賄賂費用從8萬美元到13萬美元不等。
政府官員也找到了一個利用這種體制的方式。《21世紀經濟報道》稱,權勢機構及國企經常通過所謂“共建”政策向名校捐款。教育改革者稱,作為交換,這些機構的員工子女會在錄取時獲得優勢。
私有企業也用上了同樣的辦法,為頂尖學校提供“企業贊助”。
在中國,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免費的義務教育,現實卻往往更加複雜。隨着孩子漸漸長大,缺少關係的父母必須一再為更好的教育機會掏錢。在全中國,類似款項打的是“擇校”費的招牌,擇校費打開了孩子去家庭戶口本上登記的城區或市鎮之外的學校就讀的大門。
數以百萬計的民工來到遠離家鄉的城市,生活艱辛,對他們而言,這些不合理的費用特別沉重。自2005年以來,教育部和中國國務院已先後五次發佈正式 禁令,禁止收取“擇校”費和其他不正當費用,但學校領導和相關政府部門卻不斷想出各種巧妙的招數來繞過禁令,讓錢流進自己的腰包。在一些排名靠前的高中, 入學考試成績低的學生可以“買”到關鍵的幾分,由此把成績提高到錄取分數線以上。在北京的一所精英高中,根據不成文但卻眾所周知的政策,家長每為學校貢獻 4800美元,學生就能多得一分。“我班上的同學都知道,” 一名15歲的王姓學生說。為避免引起反響,她要求不提學校的名字。
周圍都瀰漫著金錢才是王道的文化,老師們也常常通過各自的方式來補貼微薄的工資。撰寫過教育報道的記者覃里雯稱,一些老師不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課程中的大量關鍵內容,而是另外開設補習班,鼓勵學生上補習班。
“既然大家都付錢給你,為什麼還要免費上課呢?”覃里雯說。她表示,想到孩子可能會錯過關鍵內容,或者是惹來老師的忌恨,許多家長都覺得有必要花錢上這些補習課程。
9月的教師節是一個全國性節日。在此期間,各年齡段的所有學生照例都會給老師帶來禮物,溜須拍馬的文化由此變成了一種代價不菲的競爭。一束花或一個 果籃就夠了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根據中國新聞媒體的報道,如今許多老師希望收到的是設計師名表、昂貴的茶葉、禮品卡甚至度假游。一些家長稱,在內蒙古, 更敢要的老師喜歡收到借記卡,這些借記卡關聯的銀行賬戶全年都可以充值。
《上海日報》估計,同十年前相比,這類禮物的價值已經漲了50倍。
“這是個惡性循環,”上面提到的在北京經營電器店且有一個10歲女兒的趙姓家長說。“如果你沒送件好禮物,其他家長卻送了,你就會擔心老師不關照你的孩子。”
在這種賄賂文化中,家境貧困的學生最容易受到傷害。33歲的包紅(音譯)在北京做家政服務員。她以前覺得,自己七歲大的女兒蕊(音譯)之所以學習吃力,是因為女兒是由鄉下的爺爺奶奶養大的。但現在,包紅認為這都是老師的錯。
她說,去年,有個老師打了她女兒耳光,還說她“笨”。到了春天,這個老師就不再批改蕊的家庭作業了,後來的一次義務家訪也沒來。“我女兒受歧視,就因為我們賺不了多少錢,”包紅站在租住的房子外面說。房子是她和丈夫一起租的,她丈夫是一名馬路清潔工。
一些家長發現,堅守正直的唯一辦法是完全不接受中國的教育。37歲的王萍(音譯)在北京經營着一家酒吧。因為對賄賂成風深感厭惡,她決定把兒子送去國外接受教育。她給兒子在艾奧瓦州的一所公立高中報了名。八月,在和獨生子揮手告別時,她潸然淚下。
“從孩子生下來開始,中國的教育制度就對他們就不公平,”她說。“我不希望我兒子再和這種制度有任何瓜葛。”
據家長和教育者表示,從入學、進重點班到當團幹部,幾乎什麼都有價錢。就連靠近黑板的座位和班長職位都可以用錢來買。
她說,“我當然知道這不合法。可你要是不出錢,孩子就上不了學。”
賄賂行為如此猖獗,以至於習近平在就任黨總書記之後的首次講話當中就警告政治局,如果不控制腐敗行為,結果就是亡黨亡國。對於官員們在政商兩界進行的一定程度的違法違紀行為,普通中國人已經習以為常。
北京的教育諮詢師李瑁(音譯)說,尤其令人失望的還是教育者和學校管理人員的道德缺失。他說,“如果教師們做這種事情,令人失望的程度就大得多,因為我們對他們的期望也高得多。”
當然,美國和全世界的有錢家長通常也會努力為孩子提供一切優勢,包括花錢請家教和上考前輔導班,有時也會把孩子送進願意接受有錢差生的私立學校。
但是,批評人士稱,中國的公立教育體系本來被宣傳為共產主義擇優選拔機制的標誌,現在卻盛行賄賂和走後門現象。由於有這種腐敗現象,中國家庭眼看着他們對於未來的期望都被出賣給了出價更高者,關係硬的有錢人和沒門路的窮人之間的鴻溝也越來越大。
李瑁說,“腐敗滲入了中國的每個角落,教育界也不例外。”
甚至還沒開學,這種事情就已經開始,因為精英學校的入學競爭給學校領導及其關係戶創造了一個利潤豐厚的副業。
清華大學潔華幼兒園是名校清華大學的附屬幼兒園,坐落在這所大學位於北京的精緻校園之內。每年春天,這所幼兒園會收到潮水般的家長申請。家長們把入 讀潔華看做孩子將來進入中國頂級高校之一的通道。按照規定,學校只對清華教職工的孩子開放。但是,據一位幼兒園工作人員稱,花大約15萬元(約合2.4萬 美元),就可以說服一位清華教授來“支持”一名申請者。為了避免報復,這位工作人員要求匿名。
沒有直接關係的家長需要賄賂一連串的人才能讓孩子被幼兒園錄取。這位工作人員稱,“跟學校的關係越疏遠,要送的錢越多。這兒送點兒,那兒送點兒,加起來會很多。”
一位校方官員拒絕討論學費問題,但否認外人可以花錢入園。
在越接近高考的教育階段,花費可能會越高。最近,中國媒體報道說,要入讀著名的北京人大附中,現行的賄賂費用從8萬美元到13萬美元不等。
政府官員也找到了一個利用這種體制的方式。《21世紀經濟報道》稱,權勢機構及國企經常通過所謂“共建”政策向名校捐款。教育改革者稱,作為交換,這些機構的員工子女會在錄取時獲得優勢。
私有企業也用上了同樣的辦法,為頂尖學校提供“企業贊助”。
在中國,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免費的義務教育,現實卻往往更加複雜。隨着孩子漸漸長大,缺少關係的父母必須一再為更好的教育機會掏錢。在全中國,類似款項打的是“擇校”費的招牌,擇校費打開了孩子去家庭戶口本上登記的城區或市鎮之外的學校就讀的大門。
數以百萬計的民工來到遠離家鄉的城市,生活艱辛,對他們而言,這些不合理的費用特別沉重。自2005年以來,教育部和中國國務院已先後五次發佈正式 禁令,禁止收取“擇校”費和其他不正當費用,但學校領導和相關政府部門卻不斷想出各種巧妙的招數來繞過禁令,讓錢流進自己的腰包。在一些排名靠前的高中, 入學考試成績低的學生可以“買”到關鍵的幾分,由此把成績提高到錄取分數線以上。在北京的一所精英高中,根據不成文但卻眾所周知的政策,家長每為學校貢獻 4800美元,學生就能多得一分。“我班上的同學都知道,” 一名15歲的王姓學生說。為避免引起反響,她要求不提學校的名字。
周圍都瀰漫著金錢才是王道的文化,老師們也常常通過各自的方式來補貼微薄的工資。撰寫過教育報道的記者覃里雯稱,一些老師不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課程中的大量關鍵內容,而是另外開設補習班,鼓勵學生上補習班。
“既然大家都付錢給你,為什麼還要免費上課呢?”覃里雯說。她表示,想到孩子可能會錯過關鍵內容,或者是惹來老師的忌恨,許多家長都覺得有必要花錢上這些補習課程。
9月的教師節是一個全國性節日。在此期間,各年齡段的所有學生照例都會給老師帶來禮物,溜須拍馬的文化由此變成了一種代價不菲的競爭。一束花或一個 果籃就夠了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根據中國新聞媒體的報道,如今許多老師希望收到的是設計師名表、昂貴的茶葉、禮品卡甚至度假游。一些家長稱,在內蒙古, 更敢要的老師喜歡收到借記卡,這些借記卡關聯的銀行賬戶全年都可以充值。
《上海日報》估計,同十年前相比,這類禮物的價值已經漲了50倍。
“這是個惡性循環,”上面提到的在北京經營電器店且有一個10歲女兒的趙姓家長說。“如果你沒送件好禮物,其他家長卻送了,你就會擔心老師不關照你的孩子。”
在這種賄賂文化中,家境貧困的學生最容易受到傷害。33歲的包紅(音譯)在北京做家政服務員。她以前覺得,自己七歲大的女兒蕊(音譯)之所以學習吃力,是因為女兒是由鄉下的爺爺奶奶養大的。但現在,包紅認為這都是老師的錯。
她說,去年,有個老師打了她女兒耳光,還說她“笨”。到了春天,這個老師就不再批改蕊的家庭作業了,後來的一次義務家訪也沒來。“我女兒受歧視,就因為我們賺不了多少錢,”包紅站在租住的房子外面說。房子是她和丈夫一起租的,她丈夫是一名馬路清潔工。
一些家長發現,堅守正直的唯一辦法是完全不接受中國的教育。37歲的王萍(音譯)在北京經營着一家酒吧。因為對賄賂成風深感厭惡,她決定把兒子送去國外接受教育。她給兒子在艾奧瓦州的一所公立高中報了名。八月,在和獨生子揮手告別時,她潸然淚下。
“從孩子生下來開始,中國的教育制度就對他們就不公平,”她說。“我不希望我兒子再和這種制度有任何瓜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