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chools by Thomas Nygren
談了怎麼應對
等第制要限制比例的未來,
就想順便談談我準備
怎麼應付 AI 好了。
我都有讓某些班級進行開書考試。
但現在的開書就是什麼都開了。
因為很多學生沒有紙本書、
沒有紙本筆記。
怎麼禁用 3C?
一旦開放使用,
尤其是上學期兩班都是八十多人,
「彼此討論」助教還是有在盯,
但使用 AI 就抓不勝抓了。
還好我的題目通常用 AI 也很難正確回答。
考試尚且如此,
作業是要怎麼防止使用 AI?
有人或許會說:
防止不了,何不轉為鼓勵學生使用 AI 輔助學習?
這句話在我聽來就是在說:
「我學的東西和科學沾不上邊。」
我的題目通常用 AI 也無法正確回答,
除了總是想辦法自己出題、不抄別人的題目外,
我重視最嚴格的邏輯思考是最重要的原因。
AI 給的答案,往往不能符合最嚴格的邏輯考驗,
也往往用了不應該帶入科學思考中的非科學思維。
但是要改兩班各八十多人的考卷/作業,
我們有時間辨別出所有做答中的
所有可能存在的詭辯嗎?
如果我是要為導正學生沒學透徹而產生的詭辯,
我能認為是我份內的責任。
但是要我去和學生(可能是)託 AI 代勞的作業
之中的詭辯奮戰,
究竟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呢?
所以這學期開始,我的熱物理課
乾脆把所有習題的答案都給學生。
有的題目,
是給多種可能解法中的一種。
通常是最基本的笨方法。
這麼做的目的,
是讓學生根本不用去搜尋、去問 AI,
就有正確的解答可以學習。
不要等他們查到錯誤的解答之後
才想幫他們改正。
那成績要怎麼辦?
如果你寫出不一樣的解法,
助教有權就「另解」依品質衡量,
給予最大到多一倍的分數。
如果你指出我給的解答有錯,
經助教(或助教要我看)評定揪錯成立,
最多可以給予多兩倍的分數。
反正最後加加加加的結果,
還是以最高分為滿分來計算個人成績。
但全部作業都有寫一定會及格。
(作業部分)
而考試,就閉書不開放 3C,
回歸到傳統方式囉!
如果有什麼東西不會推導也背不起來的話,
那就怪你自己囉!
反正現在學校的觀念是
讓學生遭受挫折是應該的。
上上20250703
20251104 補
台大又經由聯合新聞向外界放話,
現在改為如果 A+ 比例過高要寫報告。
我已經累了,不想反彈了。
校內溝通老師學生有什麼意見什麼的,
我是不曉得誰有參與溝通啦!
我的課也沒少教,但從沒有人問過我的意見。
學校就是選擇直接從外部管道放話。
簡單說,就是全台灣都認為我們被徵詢過了,
認為綜合意見之後,接下來的做法應該是共識。
我其實沒有想堅持不能限制 A+ 比例。
只是,如果要比例、要 PR 值呈現出來,
能不能拜託,改回百分制?
一翻兩瞪眼,不要再說模糊的
「達到要求、表現突出」什麼的。
現在你要求 A+ 比例過高要寫報告,
我可以乾脆全班都不給 A+,絕對合理,
因為等第制是呈現學生是否有達到我的期望。
都考一百分可能仍不能符合我的期望,
因為我可以期望你上課還要更積極進取,
不是只有考試分數是你的表現。
但是如果我這樣嚴苛,
我的教學評鑑應該不會好看。
只要幾個失意學生打我低分,
高分學生(也沒幾個)懶得去給我打高分,
最後評鑑值低於 3.5,我還是要寫報告。
橫豎都要寫報告,
符合長官要求還是比較符合我的利益。
學生怎麼想不重要。
畢竟,該是時候讓他們認清:
沒有快樂學習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