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Pandora's box 知多少 ;Deschooling ;老師們(含校長)的教育迷思; 紐約科技從業者五成沒有大學學位:很多領域, 可以自修的



Pandora's box 知多少

「…….一言以蔽之,反右運動打開了毛澤東以「哲學家皇帝」統治全中國的「潘朵拉的盒子」(Pandora's Box)。從此,直到老毛病死,中國大陸實際上就是一座「毛記煉獄」」。(林博文<讀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煙霧繚繞中的真人實事>中國時報2004.10.30) 
---
open a Pandora's box
to do something that causes a lot of new problems that you did not expect 
In old Greek stories, Zeus (= the king of the gods) gave Pandora a box that he told her not to open, but she did open it and all the troubles in the world escaped from it. [often + of] 【希神】 潘朵拉 ( Zeus 為懲罰 Prometheus, 命火神用黏土製成的人間第一個女人 ) 
Sadly, his reforms opened a Pandora's box of domestic problems.
(from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Idioms)
---
我們一般人究竟對這西方典故「潘朵拉的盒子」知道多少呢?
其實,如果你讀過Deschooling (<非學校化>)這本社會—教育學名著,就知道末章採用它,不過該章強調的是:「潘朵拉的盒子」同時還釋放出來「希望」。 
---
「潘朵拉的盒子」 之「盒子」等等,都可能是「誤譯」,原先為「桶子」。
據我所知,「潘朵拉的盒子」之故事曲折無比,關於它的最詳盡學術考証,應參考:ERWIN PANOFSKY (1892-1968)夫婦合著的好書: 

Pandora's Box: The Changing Aspects of a Mythical Symbol
By DORA and ERWIN PANOFSK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1956/1962 

Pandora's Box: The Changing Aspects of a Mythical Symbol (Bollingen Series, Vol 52) by Dora Panofsky, Erwin Panofsky
パンドラの匣 : 変貌する一神話的象徴をめぐって / ドーラ&アーウィン・パノフスキー[著] ; 尾崎彰宏, 阿部成樹, 菅野晶訳,東京 : 法政大学出版局,
2001

2004/10/31知道此書已有日文翻譯版本,多少有點感慨:如果10年前我一口氣將它翻譯出版,或許是美事。
記下這則「有志待酬」的故事。

我們查Amazon此書的說明(此書追究從羅馬至當今,「潘朵拉的盒子」在西方文藝之史蹟),知道此「潘朵拉的盒子」歷經著名文人Calderon, Voltaire, 和 Goethe的作品,西方人多少曉得這位「古希臘之夏娃」的故事。
(Editorial Reviews/Book Description 
Pandora was the "pagan Eve," and she is one of the rare mythological figures to have retained vitality up to our day. Glorified by Calderon, Voltaire, and Goethe, she is familiar to all of us, and "Pandora's box" is a household word. In this classic study Dora and Erwin Panofsky trace the history of Pandora and ofPandora's box in European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Roman times to the present. 



------
最近有些教師,動不動就說;他/她的學校,有沒將(特定)學生教好。
這樣說法,是台灣社會的一種迷思。

學生的學校受教,只是其學習過程中的一環/可能性。
我們可以從其學習的"系統"了解,每一元素,尤其是它們的互動----學生們從朋友學到的,很可能比從老師學到的,多得多多----都可能有受教之機會。


此外,建議朋友讀讀一本反諸如"12年國教"之類教育體制/思想的"非學校化社會" Deschooling Society,有譯本。



參考

  • 針對太陽花學運,交大校長吳妍華向警察道歉說,「我們沒把學生教好」,清大副校長劉容生更投書媒體說,「黑道出身的白狼打了學生一個學校不敢打的耳光」,而台大校長楊泮池則對台大法律學院院長謝銘洋所說的「我們沒把馬英九教好」
  • 吳妍華 蔣偉寧的法治笑話(許澤天)。洪崇晏 。吳妍華風波




台大法律學院因應太陽花學運全世界發燒,今天下午舉辦「公民不服從」座談會,由於交大校長吳妍華日前曾向警方致歉,指「沒有把學生教好!」台大法律學院院長謝銘洋對此表示,交大校長沒資格講那句話,最有資格講這句話的是台大法律學院,謝銘洋說「我們真的沒有把學生教好,沒把馬英九教好!」
台大法律學院院長謝銘洋致詞表示,台大法律學院沒把馬英九教好。(記者錢利忠攝)
謝銘洋致詞表示,服貿攸關國家大事,執政者卻迴避法律監督,當政府失能時,學生才站出來執行公民不服從運動,事後竟遭執政者秋後算帳、司法追殺,台大法律學院要向社會大眾說:「我們真的沒有把學生教好,沒把馬英九教好!」



*****
這篇或許可說, 有些/很多領域, 可以自修的。
_
http://technews.tw/2014/04/15/half-of-new-yorks-tech-workers-lack-college-degrees/

用人唯才,紐約科技從業者五成沒有大學學位

作者 
Y-TECHJOBS1-master675
美國紐約和矽谷是科技創業者的沃土,這也是無數頂尖大學畢業生的嚮往之地,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紐約的科技產業從業者,僅有五成員工沒有大學學位,紐約的技術類職位有四成是不要求大學學位,薪資也遠高於紐約平均水準。
科技產業對於就業的貢獻超過金融業和廣告業,紐約近 30 萬的工作崗位來自科技產業,來自 HR&A Advisors 的報告顯示,紐約的科技公司共有 14 萬名雇員,其他公司中功共有 15 萬技術類雇員,在這些崗位中有 44% 並沒有明確的大學學位要求,要求不高不代表待遇也低,科技產業和技術類崗位時薪比紐約平均薪資水準高出 45%。
技術類崗位工資較高是因為科技公司往往願意支付比醫療和零售業更高的工資,技術類崗位也集中在銀行和傳媒產業,這些產業的整體薪資水準也比較高,在紐約花旗銀行中,有10%是技術類崗位,其中很多員工都是高階工程師和科學家。
紐約 Flatiron 培訓學校的校長 Avi Flombaum 表示,科技產業中最熱門的崗位是程式設計,這一領域人才需求遠遠高於供給,在一個為期 12 周的培訓課程中,126 名學員只有 2 人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平均年薪為 8.2 萬美元。
比其他傳統產業相比,科技產業對於學位的重視程度確實不高,微軟創始人 Bill Gates、蘋果創始人Steve Jobs、Facebook 創始人 Mark Zuckerberg 都沒有完成大學學業,不過科技產業中更多的是擁有數個學位但一生默默無聞的找工作者。

-----


程式設計變成當代最值錢的專業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從 AppWorks 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的文章 <未來二十年最有價值的科系:資工系>、《TO》的...
TECHORANGE.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