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台灣(洪士灝)與美國的大學補助.NPR: Harvard researchers get emails announcing vast Trump funding cuts, 'complete devastation'



Harvard researchers get emails announcing vast Trump funding cuts, 'complete devastation'

WBUR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is following through on threats to terminate $2.7 billion in federal grants and other funding at Harvard. One professor called it "the academic equivalent of nuclear war."





動態消息貼文






洪士灝





政府一直以來把高教當成國教的思維,直白地顯現在這個學雜費收費基準調整幅度的計算方式上[1]:
「教育部每年參酌學校教學成本及受教者負擔能力,並依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年增率、受僱員工薪資年增率,核算出114學年度學雜費收費基準調整幅度為0.7%。」
但同時教育部又說,從4100億元特別條例草案分得的200億經費中部分要用以補助大學,「到民國116年前,台灣的孩子都不用增加學雜費。」
教育部這種矛盾的作法,一方面把高教視為民生必需品,限制漲幅,而且想漲學費的學校還得大費周章、提出申請承受家長和學生的責罵,但即便漲0.7%,對一學期的學費也只有175~350元的影響。另一方面,把凍漲大學學雜費當成是政府德政般的宣示,意味著大學端連這幾百元的漲幅也不用多想了。教育部手上握有的補助款,才是大學們真正要去爭取的。
基本上,每個年代的政府,都想緊緊地扣住大學的預算,藉此掌控大學。至於大學實際上的品質是否能跟上世界水準的提升速度,那就難說了。我個人從2005年開始任教,就不大認同國內這種大學經營模式,一路看到現在,看不到有好轉的跡象。由於許多國家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而不斷提高對頂尖大學的補助,台灣的高教猶如逆水行舟。
最近川普政府想掌控大學,以刪減哈佛大學約新台幣800億元的經費補助來要脅,而哈佛大學有風骨,已啟動多項節支措施來因應[2]。以台灣各公私立大學多年來仰賴政府補助的狀況,大學要如何有風骨呢?我實在很難想像。或許風骨什麼的,早已不是什麼重點了。
[1]https://udn.com/news/story/6928/8740971
[2] https://www.ctwant.com/amp/article/416940/








所有心情:555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