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馮建三:對岸不共產,台灣薪不低




高教 對岸不共產,台灣薪不低 | 民意論壇 | 評論 | 聯合新聞網
昨天蔡文祥教授批評「玉山計畫」,認為台灣高教人員的收入是「共產式低薪」。

2017-09-13 04:46聯合報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昨天蔡文祥教授批評「玉山計畫」,認為台灣高教人員的收入是「共產式低薪」。

但「共產式低薪」的說法,兩個不正確。台灣教授的薪資是國民人均所得的兩倍多,超過大多數歐美國家。「低薪」是因為我們的人均所得,原本不及歐美及港星之半;港星教授是台灣的三到四倍,是因兩地貧富差距大(基尼係數○.四以上,台灣高於○.三),因此港星高教等高薪人才的常薪,就是台灣的三至四倍。假使國人薪資高些,不平等度也能拉大,我們的高教薪資才能水漲船高,超英美趕港星。

「共產」中國的高教薪資,如今很多分成十三等,年終可能另依我們並不熟悉的作法,再有獎金分配,於是不同等級的高教人員之間,以及高教人與對岸的人均所得,差異很有可能超越港星,哪裡還有共產精神,遑論實踐。

蔡文又說,教育部只獎助六百多人年領六百多萬,多數人「吃不到」,留不住「優秀教授」。這個批評也不對。沒有那麼多人因海外挖角而離職。台灣社會學會轉教育部的資料顯示,未屆退休年齡就離職的人,一年也才一四八位,並且其中以私校轉公校占了多數。

蔡教授僅以市場價格衡量高教,看似批評,其實是力挺教育部。任何事情沒有錢,萬萬不能,但高教人員要有多少錢(薪資)才能做好教學與研究,可以討論,僅另提四位經濟學者的說法,權作商議之資。

一是百餘年前美國人韋伯倫(Thorstein Veblen)在經典著作《有閒階級論》最後一章,論及「高級學識是金錢文化的一種表現」;關心高教,得讓玉山計畫不要變成這種表現。

二是瑞士人傅萊(Bruno S. Frey)說,引進過多金錢機制,對於原本反求諸己的活動(教研應該是其中一種吧),可能適得其反,使得人們主動從事的努力減少,扭曲風氣,往不好的方向變動。

皮凱提(Thomas Piketty)三年多前出版《廿一世紀資本論》,至今引發的正反議論,尚未歇止。台灣譯本問世時,衛城出版社與聯合報邀他到台北講演。張忠謀說,「主辦單位…給我一萬塊,我相信主辦單位給Piketty的演講費可能是我的幾百倍,這也很好,這樣我們才能請到好的講者。」皮凱提嚇一跳,他說,「根本不知道…主辦單位會給演講費。」

最後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諾斯(Douglass North),前年以九十六歲高齡辭世。他不僵化,稱讚海耶克,但也說「馬克思主義提出的問題迄今還是活生生,標準經濟理論無從回答。」他寧願薪資止於合理,數度婉拒加薪,杏壇多有傳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