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外的是,近年傳出各項弊案或醜聞的大學,招生成績都慘不忍睹。例如今年爆發前任校長疑涉販賣學歷案的台南鹽水南榮科大,日間部招生811人,只有218人入學,註冊率低到只有18趴;意外的是,頂尖大學也無法倖免於難,光台大就有7個博士班沒有學生入學,不但金字招牌蒙塵,也彰顯大學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巨大落差。
既然少子化已是無法扭轉的趨勢,為免情況繼續惡化,教育部與各大學的當務之急,應是完整調查及追蹤大學畢業生流向,尤其是就業與薪資情況,讓校方與各系所都能了解社會需求的真實狀況,努力朝學以致用或創造出路等方向調整,如果實在已無市場需求,就應量力而為縮小規模,不能再「為招生而招生」。
其次,教育部應讓所有大學招生相關資訊透明化,例如私校財務、註冊率、學校發展等情況,都應該攤開來讓所有學生與家長檢視。教育部掌握的辦校不佳「輔導大學」名單,也應該透過各種政策工具拿出魄力處理,能轉型的就轉型,該退場的就退場,避免讓這些「輔導大學」繼續誤人子弟甚至掏空校產。
應區隔技職與大學
至於這些年嚴重走偏的高教政策,則應重新區隔大學與技職教育,一方面強化技職教育的實做精神,扭轉「只會考試的大學生滿街跑,擁有技術的職業達人嚴重斷層」現象,另一方面則鼓勵大學生雙修及增加國際視野,讓各大專院校能真正適才適性發展,才能培育出更具競爭力的多元人才。
危機也可能是轉機,教育部要趕快拿出對策,下定決心大刀闊斧改革,否則明年度招生掛零的系所數目只會更加驚人,高教資源則繼續流失。蘋論:大學與系所該退場就退場2016年12月31日
住在書局旁邊,偶爾有好處,譬如說,1983年的書會從庫房冒出來:
《迹園文存 》蕭公權著; 汪榮祖編. 臺北市: 雲天出版社, 民國59/1970 ...
蕭公權著《迹園文錄》,汪榮祖編,台北:聯經,1983 (錯字不少,不過,內容豐富;未與幾乎是盜版的《迹園文存》比較。) 可參考處很多,譬如說蕭教授在1934年7月發表在《獨立評論》的《如何整頓大學教育》宏文,可能可以傳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