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人才有前途?我相信是假象。
英文系出來的學者,那些真正走英國文學的?連英美等國的外文系學者都是不知道自己在搞什麼學問,這最可以從國家補助數十年的《中外文學》的內容得知:看看它近20年的目錄好了。
台灣需要多少多少學者當假外行?譬如說夏志清即撰文說顏元叔的《英國中古文學》(憑記憶)錯誤很多。
就翻譯而研,我同意梁實秋的看法,翻譯能教嗎?能深入學習嗎?
-----
台大外文所 報考人數腰斬
台大外文系於民國卅六年成立,外文所於民國五十五年成立,一直是外文系所龍頭。曾麗玲表示,大學部招生沒問題,但受到經濟不景氣、畢業後出路變窄,外文所每年招十二到十五人,報考人數卻從二百多人一路下滑,三年前不到百人報考,今年更少。為讓學生更能適應就業環境,課程也全面重整,以前要讀三年半才能拿到碩士,現在縮短到二年半就能畢業,碩士論文條件也從至少八十頁減為六十頁。
畢業生近七成跨域轉行
曾麗玲表示,台大另成立翻譯所面對挑戰,但也排擠到外文所,台大外文系的學生約六到七成跨領域到社會學、心理諮商、雙修法律等,有外文系畢業生改唸法研所考上法官,更多外文系學生從事烘焙、美工、寫劇本、創作小說、拍紀錄片、轉唸電影等多元發展。
全國一六一所大專校院,有一二六校設有英語文相關系所,一○二學年在學總人數超過五萬人,一○一學年畢業人數超過一萬人,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調查,回收七十四份問卷,卅一.五%受訪系所稱有招生不足的問題,且不乏公立大學。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執行長、實踐大學教授陳超明表示,二○○七年迄今已有包括崑山科大應用英語系等八系所廢系或停招,另有南榮科大等九系轉型或改名為觀光系等,超過四成學生找不到實習機會,英語文系所不能再侷限培育英語教師、英文秘書等,而應培育國際英語人才。
清大外文系畢業的鍾嘉欣就不甘心只做科學園區秘書,轉換跑道進入資訊科技領域,現為人力資源訓練經理。
教育部政次陳德華表示,研究所須引入專業實務課程,使研究生具備就業競爭力,外文所若培育目前欠缺的翻譯人才即有競爭力。
----
Chu-po Chen 我們的大學教育真的快完蛋了,而謀殺我們大學教育的正是教育部和國科會。我們的大學早已技職化了,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社會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等等這些大學生的基本素養,現在都被視為「沒有用」而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都是技術性的課程。看看我們大學裡各系所的名稱就知道,幾乎所有那些教導基本素養的科系,現在都要加個應用。悲哀的是,即使加個應用,例如應用英文系,如果開太多英美文學的課程,大學評鑑委員就會砲聲隆隆,質疑為什麼開那種課,為什麼不多增加產學合作的課程?所以,依照他們的邏輯,未來的英文系都要變成翻譯系、觀光導覽系等。然後,我們又要看到一堆那些系出來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我們若果要用市場的走向來導引大學的教學,其結果大概就是這樣吧!我許久以前曾經在某報社的社論調侃教育部乾脆把高教司併入技職司,經過這麼多年,我愈來愈這樣認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