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the second year in a row, Princeton University has emerged on top in the U.S. News & World Report rankings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Which shows how utterly bankrupt those rankings are. I have nothing against Princeton, but it has the least economic diversity of any elite university and its graduates flood Wall Street and corporate consulting more than any other.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close to half Princeton’s graduates went into finance. Add in management consulting, and it was close to 60 percent. Even today, these two professions are the choice of a majority. Meanwhile, Princeton has among the lowest percent of Pell Grant eligible students, a proxy for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 only 12 percent. (Berkeley, where I teach, has more Pell-eligible students than the entire Ivy League put together.)
If you want to look at a ranking that’s meaningful, take a look at the one just put out by the Washington Monthly (where Princeton is ranked 27th). Why does anyone still pay attention to the U.S. News?
PS: Here's the guide I'd recommend.
TIMES泰晤士報世界大學評比共有13個指標,包括教職員研究收入、教學、學習環境、論文引用次數、教學聲望,以及國際慣,比QS世界大學排名機構多出8個評比指標,尤其是在教學部分只有TIMES泰晤士報提到教學聲望,因此可以更為廣泛評比出各校排名。
台灣今年上榜的13所學校︰
2014 亞洲排名 | 2013 亞洲排名 | 學校名稱 |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
14 | 14 | 國立台灣大學 | 是 |
34 | 32 | 國立交通大學 | 是 |
38 | 27 | 國立清華大學 | 是 |
44 | 47 | 國立成功大學 | 是 |
46 | 46 | 國立中山大學 | 是 |
52 | 52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是 |
54 | 54 | 國立中央大學 | 是 |
57 | 69 | 中國醫藥大學 | 否 |
70 | 68 | 國立師範大學 | 是 |
83 | 未排名 | 亞洲大學 | 否 |
91 | 71 | 私立元智大學 | 否 |
93 | 89 | 國立陽明大學 | 是 |
97 | 72 | 私立中原大學 | 否 |
泰晤士報2014年高等教育排名︰
2014 Asia ranking | 2013 Asia ranking | 學校名稱 | Country/region |
1 | 1 | 東京大學 | 日本 |
2 | 2 | 國立新加坡大學 | 新加坡 |
3 | 3 | 香港大學 | 香港 |
4 | 8 | 首爾大學 | 南韓 |
5 | 4 | 北京大學 | 中國 |
6 | 6 | 清華大學 | 中國 |
7 | 7 | 京都大學 | 日本 |
8 | 10 | 韓國科學技術院 | 南韓 |
9 | 9 | 香港科技大學 | 香港 |
10 | 5 | 浦項科技大學 | 南韓 |
-----
倫敦大學學院校長:排名上升不等於辦學成功
北京新浪網 (2013-11-08 09:10)
倫敦大學學院校長、英國國家健康中心主席馬爾科姆·格蘭特在近日舉辦的第十屆北京論壇(2013)上,提交了一份名為「研究型大學:全球新一代精英之誕生地」的書面主旨報告,對大學排行榜提出自己的看法——所有排名均存在如下趨勢:看重歷史成就,看輕未來潛力;看重研究,看輕教學;看重英語,看輕其他語言;看重英美模式,看輕其他模式;看重科學,看輕其他學科。
馬爾科姆在報告中說,上海交通大學於2003年發布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客觀比較全球高校實力的首次嘗試。這項倡議由政府主導,旨在更好地了解如何對各國研究型大學的學術績效進行比較。排名僅僅基於六項指標,比如,贏得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畢業生人數、贏得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員人數、在《自然》或《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量等,這些指標明顯偏向于老牌學府及專註於物理和生物科學的高校。
在他看來,把大學進行排位已經成為一項利潤頗高的業務。「QS世界大學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成為市場中的佼佼者。
儘管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初衷是為了評估中國頂尖大學在世界上的排名,卻在全球高等教育界掀起了一波浪潮。排名的指標和權重引起了激烈的爭論,馬爾科姆分析,因為這些排名建立在對於哪些因素鑄就頂尖大學的主觀認識之上,所以無法反映客觀實際。使用不同的指標和權重,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各所學校的排名每年都會驟升驟降,其變動速率遠遠超出真實的學術績效。上海交大的排名相對而言則更加符合現實:指標設立的10年來,排名前25位的學校幾乎未出現任何變動。
美國大學在排名中佔據統治地位:上海交大發布的2013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前20位的大學有17所來自北美,前50位的大學中有35所來自北美。英國在前25位的大學中佔據5席。前50位的大學中還包含兩所法國大學、兩所日本大學、兩所加拿大大學,以及德國、瑞士、丹麥、瑞典各一所大學。
儘管大學排名在評判方法上存在諸多缺陷,其影響力卻是異乎尋常的。馬爾科姆說,能從每一所研究型大學的校宣傳材料、關鍵績效指標和校長年度考核中感受到這種影響力。更重要的是,此類排名有助於激發民族自尊心,提升大學在國家政治事務中的地位。
馬爾科姆認為有一點值得關注:從法國和俄羅斯等國所採用的模式中可以發現,上述國家的政府將大學排名上升視為辦學成功的關鍵指標。在他看來,這樣做並不合理:它不僅給排名制定機構的評判結果及頂尖大學的模型構想賦予了過高的權威性,而且致使高校將注意力放在排名評判標準上,而非另闢蹊徑,尋求創新。
大學排名雖然存在種種弊端,但卻是讓國際大學間具有了可比性,並且營造了全球大學的競爭氛圍。馬爾科姆說,許多國家已不僅僅只是參与,而是投入巨資以求榜上有名。
馬爾科姆更希望未來10年人們需要嘉許的不再是靠前的排名,而是成功的大學改造,讓許許多多仍沉浸在陳舊傳統中的大學煥發勃勃生機,通過教育讓那些天賦異稟的學生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里擁有獲得成功的力量,並通過各自的研究以及國際競爭合作推動發明創新。
2013.6.25留英解析:眼花繚亂的大學排名
更新時間 2013年 6月 20日, 星期四 -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9:38
「厭倦」了傳統的大學排行榜,這兩年,各大調查機構動起了「單項」排名的腦筋,比如聲譽排名、新興排名、亞洲排名等等,不斷「推陳出新」。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期刊》昨天發佈了一份2013年度「世界百大潛力大學排行榜」,調查對象均為建校未滿50週年的年輕大學。英國的大學在前100位中佔有18所,比去年減少兩所,前10名中,只有約克大學(York)。一向綜合排名較高的華威大學(Warwick)此次只排在第13位。
亞洲方面,中國內地大學沒有一所進入前100名,台灣則有五所大學進入前100。香港有四所,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排名第八,日本筑波大學排名第49位。
亞洲大學整體情況和上周QS的亞洲大學排名有相似之處,香港大學的整體實力強勁、排名靠前。
比較例外的是,上周QS亞洲排名第五的中國北京大學,在此次這份榜單上的100名內都未見蹤跡。
評估依據
此次發佈的榜單可以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期刊》網站上找到完整排名,同時也可查閱詳細的評分標凖。《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期刊》說:此次排名主要根據五個大項所包括的13個小項綜合評分得出結果。五個大項分別是:
- 研究能力:主要依據是學術論文發表的數量、科研收入,以及一項關於學校聲譽的問卷調查(佔總分數的30%);
- 引用方面:學術研究的影響力,這主要是通過統計全球學者對該校發表學術著作的引用次數而得來的(佔總分數的30%)
- 教學方面:指學習環境。這一項的數據基本來自聲譽調查,包括師生比例、獲得學位學生比例以及博士生比例(佔總分數的30%)
- 國際化程度:人員和研究方面,主要引用的數據包括校園的多樣化,海外學生和海外學者所佔比例以及國際學術著作發表數量(佔總分數的7.5%)
- 產業收入:創新,主要指針對教職員工的數目,有多少比例的研究經費和收入來自產業投資以及獨立創新成果(佔總分數的2.5%)
排名亂像
全球前100大建校少於50年的前20名大學
1.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
2.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3. 韓國高等科技研究院
4. 香港科技大學
5.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6.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
7. 英國約克大學
8.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9. 巴黎第六大學
10. 巴黎第十一大學
11.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
12. 香港中文大學
13. 英國華威大學
14.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
15.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
16. 巴黎第七大學
17. 香港城市大學
18. 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
19. 德國康斯坦茨大學
20.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
2.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3. 韓國高等科技研究院
4. 香港科技大學
5.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6.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
7. 英國約克大學
8.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9. 巴黎第六大學
10. 巴黎第十一大學
11.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
12. 香港中文大學
13. 英國華威大學
14.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
15.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
16. 巴黎第七大學
17. 香港城市大學
18. 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
19. 德國康斯坦茨大學
20.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
這項排名涉及主要的綜合及學科排名。該組織在2011年推出了附屬並有別於主排名的大學聲譽排名,近年來又推出了亞洲大學排名和新興大學百強排名,排名的數據由路透社提供。
起初,泰晤士高等教育組織選擇和教育及職業顧問公司QS是合作伙伴,並由QS為有關的大學排名提供數據,兩者每年共同發表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
在推出了2009年的排名後,泰晤士與QS分離,並宣佈路透社成為其年度大學排名的唯一數據提供方。同時泰晤士也重新調整其排名的標凖。
最近的排名發佈情況來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期刊》與QS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上周QS首次向全球中文媒體提供2013亞洲大學排名相關新聞稿件,希望在中文受眾當中加強對QS排名的宣傳力度。
本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期刊》即與英國本地華文媒體在微博上聯合發佈百強潛力大學排名榜單,看來也在盯緊中文受眾市場。
大學排名數量越來越多、花樣越來越新,打算赴英留學的家長和學生卻可能越來越頭暈。
這麼多的排名,到底應該「相信」哪一家?
其實《泰晤士報》、QS、《衛報》、《金融時報》,這些機構所做的調查在英國乃至全球的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聲譽。
但具體到留學生個人,在參考這些大學排名時,最為主要的因素並不在於排名本身,而在於排名的依據。
在參考這些排名時,最好能夠認真閱讀這些排名所依據的具體條件有哪些區別,如果條件允許,如果能夠找出英文原文來閱讀將有更大的幫助。
總之,在認真仔細客觀分析的基礎上,這些排名才能為選擇學校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Japan Tops New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
我們認為評比的目的之討論更重要.
這好像告訴你是台灣富人的第1000萬名般無聊.
這十年來我看到臺灣大學莫名其妙地大躍進---遠遠好過行政團隊的目標
(這跟什麼5年500億沒什麼關係 看看此次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13 Top 100 的台灣大學排行多少可以知道. )
一個大學的最重要指標是學生的造就而不是老師的論文和相互的印象評價.....
(Dr. W. Edwards Deming 有關於衡量 (measurement process)的專論 譬如說 參考戴明博士四日談)
-----
Hanching 兄:
謝謝您在 Blog 轉載我對這些評鑑的看法. 希望能透過您, 它可以傳遞更遠.
這些文字在您轉貼後, 我還加了幾個段落並將一些字句做了一些微調. 現在更像一篇完整的文章. 不知是否能請您也編輯您的 Blog, 刊載這個最新版本, 使這個看法更完整呈現. 謝謝.
弟,
成德上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56212091125858&set=a.103661843047553.7849.100002112123211&type=1
台灣的大學在亞洲百大評比一年進步十個學校,
許多人, 許多大學, 許多教育部官員都自我感覺良好.
然而我必須說實話, 並且為感覺很鬱崒的同儕叫屈, 而且還要向社會大眾喊話:
"教育是百年大計, 台灣一年進步十個學校! 是我們太厲害還是它這個評鑑根本是數字遊戲? 事情還不明白嗎?"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評比(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4月10日所公布 "2013年亞洲前百大學", 帶來國內高等教育界的震盪. 許多服務於大學的同儕都感到它的威力. 這個時候公布必然影響大學推甄與指考的志願排行. 然而, 我必須反問這份評比的有效性.
根據報導, 負責調查研究的主編 Phil Baty 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說: "在年度調查中,去年台灣僅有7所大學進入全球前400名,數量並不多,也因此讓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台灣有17所 大學擠進亞洲大學前100大。"
教育是百年大計, 台灣一年進步十個學校!* 是我們太厲害還是它這個評鑑根本是數字遊戲? 事情還不明白嗎?
事實上, 在研究論文 "Too much noise in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rankings" 中, Fred L. Bookstein, Horst Seidler, Martin Fieder 與 Georg Winckler 就曾指出泰晤士高等教育調查與其前期合作機構 Quacquarelli Symonds (QS) 計量取樣因子的問題:
"Several individual indicators from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rvey (THES) data base the overall score, the reported staff-to-student ratio, and the peer ratings—demonstrate unacceptably high fluctuation from year to year. The inappropriateness of the summary tabulations for assessing the majority of the “top 200” universities would be apparent purely for reason of this obvious statistical instability regardless of other grounds of criticism. There are far too many anomalies in the change scores of the various indices for them to be of use in the course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 'Scientometrics', October 2010, Volume 85, Issue 1, pp 295-299 )
而且這些計量對於人文與社會科學以及藝術與設計學科特別不公平.
大部分的人其實並不知道, 這些評鑑的崛起是最近十年的事. 除了行之有年, 被稱為 "評比排行老祖宗(granddaddy of the college rankings)" 的 U.S. News & World Report 年度最暢銷的主題特輯雜誌專刊之外, 這個產業在近年來的始作俑者便是上海交通大學自 2003 年開始所做的 The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 十年來群起效尤, 而且各家為了避免必然性的爭議, 就開始了一場追求數據積累的遊戲, 也帶來了計算 SCI, SSCI 的惡夢.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美國長春藤盟校裡的 Brown University 排名還真低, 而倫敦政經學院根本更差...
更令人氣憤的是這些掌握出版論文/調 查評比為營利的機構為了提高數字, 在 peer review 與 citation 中大玩手段. 這些都是在高教界服務的人知道的事實. 然而選擇 play the game 以獲得較佳排名, 而非 challenge 它; 似乎是較聰明的舉動. 因此鮮少有人願意跳出來講真話...
這些排名背後的卑劣手段所影響的層面之廣, 外人根本無法想像. 例如: 大學教授收學生的標準建立於幫他生產 SCI/SSCI 論文的寫字能力. 又如: 國家研究機構國科會花大筆國家預算補助由前述研究生所做的"國科會 研 究案"充斥著良莠不齊, garbage-in garbage-out 的產品, 也使參與的審查者都成了共犯. 再如, "國科會研究案"補助核銷問題. 社會成本耗費在處理不實核銷研究費, 教育部發言表達尊重最高法院除罪化等諸事. 或如: 大學研究所聘請教授, 成立專案, 專門參加各種競賽與發明獎; 荒廢正常教學, 放棄教育.
至於這些學術出版評鑑營利機構為其本身利益而霸凌學術自由 的赤裸裸, 血淋淋的例子就是也許讓大家仍然記憶猶新的事件: 前一陣子害死一個年輕天才 Aaron Swartz 的案子. (Aaron Swartz 是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 他的研究主題是 "機構腐化", 任職於哈佛大學 Edmond J. Safra Research Lab on Institutional Corruption 研究室. 他的事件請參考: "學者的智慧,期刊的財產,圖書館的業績… 或是負擔? http://pansci.tw/archives/ 5901";
紐約客: "How the Legal System Failed Aaron Swartz—And Us" http://www.newyorker.com/online/blogs/newsdesk/2013/ 01/ everyone-interesting-is-a-f elon.html;
紐約時報: "A Data Crusader, a Defendant and Now, a Cause"
http://www.nytimes.com/2013/01/14/technology/ aaron-swartz-a-data-crusade r-and-now-a-cause.html?pag ewanted=all&_r=0)
我們真的要這樣繼續追求假數字評鑑排名, 抹滅我們的教育良知嗎?
註:
*嚴格的說, "一年進步十個學校" 這個比較是建立在兩份不同的評比上. 不過這說法算是成立, 因為 (1)兩份評比的再比對說明它們是可以互通的. (中興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中, 排 351-400; 在亞洲百大排92.) (2) 負責調查研究的主編 Phil Baty 自己也這樣比對.
#榜單:
2013 亞洲前百大台灣榜單:
台大(第14名)、清華大學(第27名)、交通大學(第32)、中山大學(第46)、成功大學(第47)、台灣 科技大學(第52)、中央大學(第54)、 師範大學(第68)、中國醫藥大學(第69)、元智大學 (第71)、中原大學(第72)、海洋大學(第76)、 中正大學(第83)、陽明大學(第89)、 中興大學(第92)、逢甲大學(第98)、國立台北科技 大學(第100)。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2013年亞洲前100名最佳大學排行榜
Times Higher Education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 .uk/ world-university-rankings/ 2012-13/regional-ranking/ region/asia/analysis
●報導:
新頭殼: http://newtalk.tw/news/2013/04/11/35386.html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10日公布2013年包括中東地區在內的亞洲前100名最佳大學排行榜,日本的22 所大學榜上有名,數量居於首位,17所大學上榜的台灣位 居第二。
負責調查研究的主編巴提(Phil Baty)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說,在年度調查中,去年台灣僅有7所大學進入全球前400名,數量並不多,也因 此讓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台灣有17所大學擠進亞洲大學前1 00大。..."
●關於世界大學排行評比的討論:
中文網站:
http://a7654311.pixnet.net/blog/ post/ 7814170-2013-2012-最新世界大學排名、 科系、台灣大專
●紐約時報教育版的評論:
"Questionable Science Behind Academic Rankings"
http://www.nytimes.com/2010/11/15/education/ 15iht-educLede15.html?pagew anted=all&_r=0
●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的評論 :
"Rankings warning from expert"
http://www.theaustralian.com.au/ higher-education/ rankings-warning-from-exper t/ story-e6frgcjx-122649308733 1
●最後, 任何關切世界大學評比排名的人都該讀一篇由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 研究員 Nicholas Thompson 所執筆, 登載於紐約時報教育版上極好的文章: "最好, 最優, 與最最 (The Best, The Top, The Most)". 目前讀這篇文章唯一可惜的地方在於太舊 -- 它出現在上海交大 "阿糊排名評比 ARWU" 之前 -- 不過在當今排行戰爭之後它的論點更值得一思. 它直接指出排行榜與評鑑機構的參數因子與商業利益之間的 揪扯, 但也同時點出了它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 並且無人倖免.
http://www.nytimes.com/2003/08/03/education/ the-best-the-top-the-most.h tml?pagewanted=all&src=pm
●最最後, 希望無論這些大學評比排名讓任何從事高等教育的同儕們雀躍或不快, 都不要讓它使你迷失了從事這個行業的方向, 理想與初衷. 如果你喪氣了, 我為你推薦一書: 前 Stanford 大學校長 Donald Kennedy 的 "學術本分 (Academic Duty; 中譯 "學術這一行").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Academic Duty_Donald Kennedy
http://www.hup.harvard.edu/ catalog.php?isbn=9780674002 234
天下文化: 學術這一行_唐納.甘迺迪/著, 楊振富/譯
http://www.bookzone.com.tw/ Publish/ book.asp?bookno=gb132
****
我不相信大學排行這玩藝.
不過了解這些商人和政客的把戲也很好玩的.
多少可增長點"知識":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雜誌今天刊登了其首期亞洲大學排名前100強名單。在這份榜單中,中國大陸有15所院校入圍,總數排在日本和台灣之後位列第三名。
此次亞洲大學排名效仿該刊的“世界大學排名”考評方法,依據教學、研究、知識傳播與國際化程度等各所院校的核心任務,分析和對比了5000萬份引用 文獻,運用13項獨立的考評指數評估院校的實力。全球數據提供商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負責所有數據的收集、分析與核實工作。
此次排名中,日本憑藉勝人一籌的教育與研究水平位居榜首。日本的東京大學排名第一位,京都大學排名第七。日本在前20強中擁有5個席位,在前50強中擁有11個席位,在前100強中的席位總數達到22個。
台灣位居第二,在前100強中共擁有17個席位。但是,其排名最高的國立台灣大學僅居第14位。
中國大陸有15所院校入圍前100強,總數低於日本和台灣。大陸高校中,共有8所院校入圍前50強,依次是北京大學(第四名)、清華大學(第六 名)、復旦大學(第24名)、中國科技大學(第25名)、南京大學(第35名)、上海交通大學(第40名)、中國人民大學(第41名)和浙江大學(第45 名)。而在後50名梯隊的則依次為中山大學(第51名)、武漢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並列第58名)、哈爾濱工業大學(第66名)、大連理工大學(第80 名)、西安交通大學(第89名)和華中科技大學(第99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排名編輯費爾·巴蒂(Phil Baty)表示:“中國有15所院校入圍前100強,其中前兩名進入前10強,表現不俗。但是入圍數量低於日本和台灣,這也就意味着中國要完全實現其目 標,並成功以經濟實力大力提升高等教育領域的實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要趕上並超越世界大學排名中的傳統西方知名院校,首先需要趕上亞洲一些強勁對手的步 伐。”
香港雖然面積不大,但表現突出。在前100強中共佔據六個席位,而且全部在前50名以內。香港大學排名第三,接下來是香港科技大學排名第九,香港中文大學排名第12位。
韓國共有14所院校入圍前100強,入圍前10強的院校數量最多。此次排名中,浦項科技大學在韓國高校中排名居首,在亞洲排名第五。首爾大學排名第八,韓國高等科技大學排名第十。國家平均分數為38.0分。
新加坡雖然僅有2所學校入圍前100強,但排名都非常靠前: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第二,發展迅速的南洋理工大學位居第11位。
此前,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曾和韓國《朝鮮日報》合作,於2009年開始推出其“亞洲大學排名”,在2012年度排名中,中國大陸有20所院校入圍100 強,中國內地前三甲同樣也是北京大學(第六名)、清華大學(第15名)和復旦大學(第19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