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點與母校的關係 (I)
大學畢業之後,人際關係會豐富化得多。畢竟,這社會是很多元的,這其實是好事。,我的第一工作是某公家機構(1979春),當然沒校友會。,第2份工作某外商,有點校友會,但不很熱。第三工作是某科技研發單位,也幾乎沒多少校友,而且我那時候起當起部門主管,暑假工讀機會都給中原,因為有好朋友在那兒任教。而東海沒人跟我連絡。
4年後我到某外商,情況也是如此。7年後我自己創業,因為在中原兼課,朋友捐的獎學金和工讀機會都給中原的學生。
這不是說我與東海沒聯絡。偶爾也會捐小錢 (因為這緣故,《系史》出版時受贈一本) 。而我也有機會回東海建築研究所和化工系兼課。
我在產業工作約16年,比較重要的是聘請學弟加入工作團隊,這通常靠點緣份,母校的學弟約是我請過的同事的十分之一。與學弟他們的關係可能比較持久些,然而這多少是些機緣。當顧問有較長點的契約的,我會多照顧同學。
現在已故的兩位值得懷念的好友有二位,一位是我的學長寢室的張忠樸先生。
怎麼建立關係 (I)
最近碰到英國的中國科技史家李約瑟的大名,而我想起的是他訪台募款時,有人問他對於台灣將他的大作盜版販賣的看法。他說,虧本或法律問題,那是劍橋大學出版社的事,而作者無不希望他的思想廣播於世間。
我在BLOG《書海》中介紹東海《校史》 (1995)、《系史》 (40周年、10年前)兩書,我認為它們流傳太少,似應考慮設法使人人(起碼校友)可以自由下載downloading。
所謂取與捨,應該先捨得給,才比較可能有所得。(絕大多數的校友畢業之後就失聯)
同樣的想法,可應用到司馬中原先生免費贈其小說《啼明鳥》給校友會的情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