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或許會寫一系列類似這篇的建言給大家參考
學校(含校友)數據庫的重要
(所有的東海大學的利害關係人都應該有學校的全面面向的約略數據)
昨日林康同學在Facebook
談起博士來,決果社交網站終究有社交網的功能,有老朋友在留言版上認起”親”了,可賀。其實問題之一是,台灣和中國近十幾年的高等文憑的通貨膨脹 (爆炸性倍增),它多少引發出品質危機。
這要是有數據說明就很容易了解,下次補件。
這為什麼引發要談《學校(含校友)數據庫的重要》,我希望在此等地方討論或應梢加強。 (校友會情形類似,譬如說,台北地區有多少校友,雖非會員可是有資源的,即可能的「金礦」。
IE系為例 (現在系的全名長到我懶得打……這是因為十幾年前發現新生分數大降的補強法之一) 以此系為例,因為1971年的工學院學生都可進成大中段系以上的,當時也有能進台大而選東海的人 (文學院當時也有這種類似第一志願的,現在我聽說某研究所的入學試題就嘆息。當時東海的學生是全”省”名校都有的,十年前就有人說她已是求區域性”卓越的……其實東海連在中部的大學的排名都直直落,更不用談北部各私立大學的蒸蒸日上……)
譬如說,我1975年東海畢業時,學校的研究所很少,現在學校學生說不定近1/3是研究生。IE系還有二個研究所學程,碩博士研究生人數近80多名,它已是IE系1971年,很無可奈何) 的學生總數之7成,當時無研究生。10幾年前設博士班,一開始還可借名額給建築系,現在可能早已面臨招不足博士生的問題。
我們在企業界的訓練教我們,凡事先思考其目的(Purpose) ,價值觀 (Values) ,再談那些是達成目的之「關鍵少數」(vital few) ,譬如說「重金禮請優秀學生」入學…..至於如何有各種資源,那是經營管理者的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