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有人提示吳春放院士的一篇訪問 (我改英文期刊名之大寫)
吳春放(美國愛荷華大學生物系教授)July 七月 29屆院士
http://alumnus.thu.edu.tw/alumni/best/8444
第十一屆傑出校友】吳春放 學長
返回:傑出校友遴選總覽
【第十一屆傑出校友】吳春放 學長
- 興趣,是培養來的 -
吳春放,本校生物系第十一屆校友。在本校畢業且服完兵役後,遂往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攻讀神經生理科學博士學位,並開始從事行為遺傳學的研究。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便至加州理工學院,與行為遺傳學大師Dr.
Seymour Benzer 共事三年。從1979年開始在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生物科學系任教,期間擔任過助教授、副教授、至正教授迄今。吳春放教授除了於愛荷華大學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外,目前亦擔任神經遺傳學雜誌
(Journal of Neurogenetics)主編,並曾受邀為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清華、陽明、交通、中央四大學)的腦科學中心主任及講座,近年來常與四校的腦神經科學研
究者保持密切的聯繫。除此之外,吳教授並於今年(2010年)成為第28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候選人之一。
在接受完校友表揚大會後的學長,雖然神情看起來有一絲絲疲倦,但是一談到懷念的校園和喜愛的生物實驗時,臉上便又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學長在三年前就已經有回來過學校做演講,但是藉由這次回來接受校友表揚大會,又勾起了許多當年在東海求學的回憶。 老大莫還鄉 還鄉需斷腸 和學長談起當時在東海求學的種種回憶,學長先是徐徐道出了「老大莫還鄉,還鄉需斷腸。」這句話之後,才開始陷入了記憶深處的老東海。 學長感傷的說,儘管不是第一次回來東海,但是每每回來之後,看到了東海的景物時,內心便會覺得傷感。像是在文理大道的兩側,擁有著唐式建築風格的學 院,看著它們,內心便會湧起了許多就學時的記憶,雖然這些學院的外貌依舊,但是物換星移、人事已變,對老東海的感情不減,對老東海的想念劇增。 助學勞作對學長來說是一個很美好的回憶,在那個時代的台灣,經濟狀況並不理想,透過東海的助學勞作可以幫助許多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學子。學長的第一份 工讀是在教務處裡抄寫學生姓名和考試成績,在當時,東海的學生並不像現在一樣多,大約800名左右,透過抄寫全校學生的姓名、考試成績,讓學長對於學校中 的每一位同學都很熟悉;學長的另一份工讀則是在夏天時打掃校園,這樣的工作,可以讓學生對於學校的情感與認同感快速增加,學長說:「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學校 的廁所聞起來不像其他大學一樣有惡臭味,因為我們的廁所是靠學生來維護,不是靠工友,所以會更小心愛護環境。」 除此之外,在那個時代的東海坐擁著全台灣第一座開架式圖書館,那時候台灣的其他大學圖書館,借書時要填寫借書單,由專人進入書庫幫你找書,但是東海的圖書館不同,因為開架式的閱讀環境,培養了東海學生的寬廣視野,也就此改變了學長的一生。 興趣,是培養來的 對於學長而言,生物系並非是一開始的興趣與目標,只是在因緣巧合之下來到了東海,念了生物系。找到真正的興趣之前,原本還考慮著是否要轉學去讀自己熱 愛的數學系,然而,經過東海開架式圖書館的四年洗禮之後,發現了自己對於哲學、生物方面的興趣,學長說:「我認為,人的一切智慧根本來源就是在大腦。」所 以在校期間閱讀了大量有關人腦、神經和神經科學的書,透過開架式圖書館,學長在求學當中探索到了自己的興趣,並將此方面的興趣運用在生物科學的實驗上。 儘管在求學過程當中,只愛看自己想看的書的學長,在班上成績並不是最優秀,但是透過開架式的閱讀方式,讓他可以在圖書館中,隨意找尋自己有興趣的資料 來閱讀。「學校課本上的知識應該是自己去用功,而不是讓老師來教,如果你要老師來教你課本上的知識,那就太不應該了。」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態度,讓學長就算 是遇到實驗上的瓶頸時,也會主動出擊解決它。 畢業之後到國外深造的學長,本來是打算要作人腦實驗,但是學長的指導教授卻要求他作果蠅的實驗,對果蠅一開始根本沒有興趣的學長,竟在一次又一次的實 驗中,對果蠅漸漸產生興趣,並了解到了果蠅對於科學實驗的重要性,因為果蠅在遺傳學上的基礎很好,許多無法在人體上或動物上做的實驗,果蠅都可以替代,所 以在持續不斷的努力和投入眾多心血之後,才逐漸讓果蠅成為現在大眾研究的普遍模式。 「所謂的興趣,不是像年輕人所想的一樣,只要喜歡就好。興趣,是要靠不斷的努力培養,持之以恆之後才能得來的。」 那不是挫折,是挑戰 「挫折不是灰心,挫折是一種挑戰,越重大的挑戰若你能挑戰成功的話,那你得到的成就感就會越大。」 對學長而言,在生物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都不能算是挫折,反而要當成一種挑戰來看,若是硬要說出一個挫折來的話,學長認為,那應該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實驗。 學長也說,他有很多的實驗靈感都是突然來的,像是最近在台灣期刊上所刊登的有關學長的一篇研究報導,「研究證實長生不老之道,多與年輕世代在一起」, 學長說,他一開始只是到大陸參加研討會,晚上因為時差關係所以睡不著,起來看大陸電視,沒想到電視上在播海南島的瓊劇,內容是在描述老年人和小孩子三代同 堂所發生的趣事,這讓學長當下便產生興趣並打電話回去實驗室,讓研究生把老果蠅和年輕的果蠅放在一起,觀察他們的變化。 學長很開心的說,研究結果發現,並非是所有果蠅都會產生這樣的變化,而是有一種特定超氧化物歧化基因(Superoxide DismutaseSOD,簡稱SOD)的老果蠅與年輕果蠅在一起時,才會產生這樣的變化。「我現在也在研究,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它。」 問心無愧 吳春放學長的座右銘很簡單只有四個字,「問心無愧」,然而看似表面簡單的詞語,卻包含了很深的內涵在裡面。 學長說,他希望可以做到對自己問心無愧,對教學生問心無愧,在做實驗時也可以問心無愧,做任何事情若是超越了自己所預期的,也要能夠問心無愧的接受。 像是很多實驗結果,對外人來說可能是一種貢獻,但是,那卻只是自己因為有興趣才想要做的,因此在接受他人表揚之時,也要問心無愧的接下它。 此外,對學長來說,「無愧」亦是一種「無憾」的意思,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每天若能多吸取一些新知識,那便真是人生中一大滿足。 訪問完學長後,會覺得,其實人生,就像拼圖一樣。你在拼完之前不會知道整幅拼起來的模樣,但是透過一片一片的相互組合,你會先看到一部分的雛形,再透過不斷的試驗,最後,你會十分開心的看見成果。 也許現在的你,正走在不是你所預期的道路上,但是只要你願意持續下去,相信,你會看到美好的結果。 【文/校園記者徐佳圓 2010年11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