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28日 14:00 來源:深圳特區報 張興文 范京蓉 王敏
學校簡介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簡稱UCL)創建於1826年,是繼牛津大學與康橋大學之後英國最古老的大學,也是英格蘭第一所為不同宗教信仰和社會背景的人提供高等教育 的大學。UCL是英格蘭第一所將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地理等設立為專業的大學,也是第一所提供工程、醫藥、法律系統教育的大學。一直以來,它與牛 津大學、康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政經學院一起並稱為“G5超級精英大學”。在全球各大重要世界大學排名中,UCL長期穩居世界前25位。在2010 年QS世界大學排名榜中,UCL名列第4。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主校區位於倫敦市中心的高爾街上,附近就是著名的大英博物館與大英圖書館,該校區因此有世界上最昂貴的校園之稱。19 世紀由英國國家美術館的設計師威廉·衛金斯設計的主教學樓是其標誌性建築,像羅馬神殿般巍峨而端莊,令人肅然起敬。而街對面不遠,是由UCL醫學院開辦的 醫院、牙科診所和癌症中心等,在近兩個世紀的時間長河裏造福了無數倫敦市民。
不久前的一個寒冷冬日,UCL校長麥克姆·格蘭特與負責中國事務的副校長郭正曉博士一起,在寬大而簡樸的校長辦公室裏熱情接受了深圳特區報記者的採訪,暢談創建世界一流名校的經驗、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以及深圳發展高等教育的路徑建議等,並對深港教育合作寄予厚望。
多學科交叉激發學生創新潛力
記者:UCL是世界知名學府,共培養出2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提出“中國為何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請問能否分享一下UCL在培養傑出人才方面的成功經驗?
格蘭特:傑出人才的培養是個複雜的問題。但簡單來說,其中有三方面因素。首先,一所知名的大學建成需要長時間的努力,需要時間的積澱。建設名 校,僅對大樓、圖書館、教學設備等硬體投資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培養一種追求知識、追求智慧的文化,形成一種良好的教學與科研的氛圍。教育是面對人的事 業,所以要著眼長遠,要從長計議。其次,一流大學必須要建立一流的教師團體,有了一流的師資水準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三,學校要注重培養學生分析、 質詢、判斷的能力,不斷提升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從這些能力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記者:那麼,UCL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
格蘭特:這是個很好的問題。首先,學校要招好的學生。什麼是好學生?好學生不僅僅是指他的考試分數高,學術表現好,我們要特別留意他們除了學習 之外還做了什麼?有什麼興趣愛好?第二,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獨特的個體,好的教育意味著老師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想法,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 育不是教給學生死記硬背,掌握一些已經成為事實的知識點,而是通過各種方法激發他的思考能力,改善他們的思維方法。其實每個學生都是有創新潛力的,作為教 育者來說,就是要激發這種潛力。創造性對各個學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建築還是藝術、美術等,都需要創新能力,因為創造代表著一種智慧。
郭正曉:創造性在某些學科中體現更強一點,比如自然科學領域。UCL的特色是強調通過多學科的交叉,把一個人的創造力更好地激發出來。
記者:UCL的多學科交叉有哪些特色?
郭正曉:UCL成立了許多跨學科的研究中心,促使某個領域的新見解向其他領域的應用、發展,其結果不僅推動其他領域的創新,還可能導致一個全新 領域的出現。在UCL,我們大力推動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高跨度、實質性合作,儘量讓文科和理科交叉,比如說物理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而不僅是以前的文科和 文科、理科和理科的交叉。
格蘭特:為了讓我們的學生為多學科交叉研究做好準備,我們在本科階段就為他們打下基礎。我們最近的一個舉措是引進類似美國通識教育的做法,即在 自然科學的本科生階段引進人文教育課程,在入學的第一年要求他們文理兼修,同時還必須學習第二門現代外語,以此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和思 考能力。今後這樣的做法還將擴大到文科的各專業。通識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更廣的認識能力,而不是像英國傳統院校的那樣一開始就培養學生向縱深方向發展。
一流大學要直面世界性重大課題挑戰
記者:UCL的未來發展戰略是什麼?有哪些可供中國的高校借鑒?
格蘭特:一流大學要直面當今世介面臨的挑戰。我們認為,UCL在科研上要應對人類面臨的四個大挑戰,一是世界性的健康問題;第二個是可持續的城 市發展,這對中國也很重要;三是跨文化的交融;四是人的身心健康。應對這些問題不光是一個學科的責任,也不僅僅是依靠某一個領域研究人員能夠做到的,要把 人文、醫學、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的人才集中起來,通過多學科交叉研究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出創造性的前瞻性的科學家來。
最後一個大挑戰就是世界一流學校的強強合作。例如,UCL和耶魯大學近期有一個醫學方面的合作計劃,通過這個合作來創造新的學科教研環境。這種 跨越大西洋的合作,可以綜合兩所名校的學科優勢,同時也帶動相鄰學科的合作。名校之間的合作也是挑戰,因為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優勢,實質性的強強合作才能 真正解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我們立足於世界一流大學之列,要繼續在人才和實驗室建設方面做更多的投入,另外還要發展優勢前沿學科,比如說神經科學,我們大學的神經科學可以 和哈佛大學的神經科學相比;再比如醫學,UCL的醫學特別強,英國的醫學創新發展中心就設在UCL,為此UCL獲得了大概6億英鎊的科研資金;此外,還有 前面說的跨學科創新研究。
外國學生可以享受“一流軟體”
記者:到UCL讀書是許多中國學生夢寐以求的,對他們有什麼期望?
格蘭特:當然是努力學習了(笑)。現在我們這兒有很多中國學生,有1200多名來自中國大陸學生,還有400名香港學生。中國學生很有才華,有 著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很歡迎中國學生來學校。UCL是一個多元化的學校,現在已經有140多個國家的學生,歡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前來學習。
記者:UCL目前與中國高校的合作進展如何?
格蘭特:UCL與中國高校有40多個合作項目,包括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合作。其中一個長期合作項目是與北大的考古學合作,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 了。我們與上海交大合作進行研究生的培訓,還有一些合作得到了企業界的資助,例如在電子、生物技術、奈米技術、工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尤其是遠洋工程、採 油等等方面我們也有很強的實力。
記者:UCL目前有無與國內大學聯合辦學並授予文憑的形式?
郭正曉:目前還沒有。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最好的教育還是到倫敦來,到學校本部來。正如格蘭特校長剛才所說,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多體現這種 文化,和一流的教師和學生在一起,享受一流資源、一流的“軟體”,在這種環境中才能培養出一流的人才來。所以我們對和國內學校聯合教學不是特別感興趣,我 們認為這樣不如在本校發展好。
海外分校專業設置以地區需要為重
記者:UCL去年宣佈在澳大利亞建立了一個分校區,現在進展如何?你們如何確保在異地教學的教學品質?
格蘭特:澳大利亞的校園是一年前開辦的,目前進展順利,也很成功。這個項目是由行業和政府共同投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能源和資源,而且是針對碩 士以上的研究性課程。UCL與當地政府合作,並不是與當地高校聯合辦學,UCL保證派出自己的教職員工教學,各個方面都和UCL本校是一樣的,可以視為是 UCL的一個科系、部門。
記者:有些香港高校將在深圳設立分校,你們的經驗或許深圳可以借鑒。
格蘭特:我們還將在中東和哈薩克開展碩士以上教育,在不同國家建立分校區不是把整個大學都建到當地,而是針對不同地區的需要,和各個地方政府合 作,UCL則負責提供高品質的教學和科研隊伍,既傳授知識也帶去UCL的文化。雖然我們鼓勵學生到校本部來,但在分校區也可以保證向學生提供UCL一流的 學習和科研體驗。我們也希望能夠結合中國的需要,到中國去開設分校,把UCL高品質的教學帶到中國。
一流大學需要學術自由學術自治
記者:深圳正在籌建南方科技大學,並希望儘快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大學,對此有何建議?
格蘭特:要在短時間內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是比較困難的任務,但也有例外,比如香港科技大學,他們只有25年的歷史就很成功。如果一所大學要在短 期內獲得世界的認同,也許可以從一些重點的科研項目上取得突破。要建設一流的大學,首先要從招聘好的師資隊伍開始,因為教育是關於人的學問,教師是否能激 發學生的潛力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學要有自治的能力。對於政府來說,它應該對大學投資,因為資金對於一流大學的建設是很重要的;但是,另外一個方面, 政府應該相信學校的自我管理的能力,給予學校學術自由,放手讓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的規劃,不能借投資限制學校的發展。學術自由、學術 自治,是一流大學成長起來的根本條件。
記者:深圳今年8月份將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你們會鼓勵學生到深圳來參加比賽嗎?
格蘭特:我們是通過你們才知道大運會的,如果有學生被邀請參加,我們會支援的。UCL是英國第一個學生會的創始地,一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大運會的組織機構也應該感謝你們,你們為大運會做了很好的宣傳。
記者手記
引進名校劍指多贏
“我上周還去過香港,可以問你們一個問題嗎?”在我們的採訪過程中,格蘭特校長突然“反客為主”,對前往採訪的深圳特區報記者發問。
他關心的問題是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設校區一事進展如何。格蘭特校長對深港教育合作發展高度關注,一方面固然與他作為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成員的身份有關,另一方面也與UCL積極的國際化戰略有關。
去年,UCL在澳大利亞成功設立分校區,UCL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校長邁克·沃頓(Michael Worton)曾對澳大利亞一家媒體表示,在海外開設分校區是UCL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而在海外擴張的地區選擇上則需考慮對英國乃至UCL都具備重點戰略意義的國家。
在專業設置上,UCL的海外分校區也有自己獨特的考量。例如,澳大利亞分校區只有能源和資源專業,而即將建立的卡達校區將從事人類學、保護和博 物館研究。格蘭特校長在採訪中對深圳特區報記者表示,UCL有意在哈薩克、中國、印度等地擴大教育合作,而如何成功異地辦學,關鍵是規模不能貪大,專業選 擇要符合所在地的經濟發展需要,並且主要是培養碩士以上精英人才。
目前,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等即將前來深圳開辦分校區,像UCL這樣的世界一流名校也躍躍欲試。對於在高等教育上要奮起直追的深圳而言,如何在名校的國際化擴張浪潮中通過國際合作實現高品質的發展?記者認為,UCL的海外分校戰略與實踐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如格蘭特校長所言,UCL澳大利亞分校獲得了當地政府和企業的支援,與UCL一起共同出資辦學。分校設置的能源與資源專業符合地方政府的可持續 發展戰略,同時為企業提供科研支援,而UCL則可以實現教學資源輸出。而在學校的管理上,則由UCL全權負責:派遣教師、評估教學品質、頒發文憑等等,提 供與本校一致的教學與科研水準。
由此,在與世界級著名高校合作時,我們也應當針對深圳及華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需要、結合名校的科研資源,選取符合地方政府、區域經濟及高校三方利益最大化的專業研究方向設置學科,建設既區分于校本部又有鮮明名校特色的深圳校區。
校長名片
麥克姆·格蘭特(Malcolm Grant)
高級律師、環境律師、學者和公務員,于2003年起任UCL校長。格蘭特1947年出生於紐西蘭,獲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法律博士學位。他曾在南安普頓大學、UCL、康橋大學等任法學教授,2002至2003年任康橋大學副校長。他是康橋克萊爾學院的終身教授。
由於他在法律和地方政府規劃方面的傑出成就,格蘭特于2003年被授予英國皇家爵士(CBE)。他曾在多個公共服務機構任職,目前擔任的職責包括英國商業大使、英國高等教育基金會(HEFCE)成員、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成員等等。
郭正曉(副校長)
1983年獲東北大學學士學位;1985年和1988年分別獲曼徹斯特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88至1995年先後任職于 Strathclyde大學和牛津大學;1995年被聘為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材料係)講師,2000年晉陞為教授(英國第一位華人材料學教授)。 2006-2007年任倫敦清潔能源中心主任。2007年被聘為UCL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教授,在化學系及倫敦奈米中心工作;2008年被聘為UCL大 學副校長,主管中國事務。2009年被聘為英國商業創新技能部——英中奈米材料聚焦合作負責人。(記者 張興文 范京蓉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