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評鑑/ Teacher Ratings

Teacher Ratings Get New Look, Pushed by a Rich Watcher

By SAM DILLON 紐約時報

Bill Gates is financing research by dozens of social scientists and thousands of teachers to develop a better system for evaluating classroom instruction.




---
評鑑的迷思
"

日 前,教改總體檢論壇及台灣競爭力論壇發起「反對獨尊SSCI、找回大學求是精神」連署,重新檢討人文社會科學的評鑑標準,對政府獨尊SSCI發表量,罔顧 理工、醫學與人文學術性質不同卻引用同一標準檢視的荒謬現象。自從評鑑制度成立以來,其實,這個現象為人詬病已久,一直遲遲沒有得到善意的回應,如今,引 起不平之鳴早在預料之中。

評鑑的荒謬其實還不只此端,這些年來,政府補助款多寡及教育部動輒威嚇減班併所的雙重威脅,讓評鑑變得風聲鶴唳。各校系所教授為了這些量化的評鑑標準,拚 命寫計畫案爭取國科會及其他相關單位獎助,已達廢寢忘食地步。憑良心說,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計畫案爭取越多的教授,不但投注在教學上的時間相對減少; 有些教授甚至還假研究之名行剝削之實,讓所指導的研究生叫苦連天地幫忙完成計畫。據我所知,另有一些對教學充滿熱誠,也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因為論文發表 數不多而受到校方嚴重「關切」,有人不甘受辱,乾脆提前退休;有人含恨隱忍,卻也因此心灰意懶,大大影響教學熱情。

不當的評鑑制度之危害,還不只於此。因為關係重大,學校對評鑑一事,常常無法以平常心對待。以前的教師只要盡心研究、努力教學、做好服務即可;如今,還得 加上一些莫名其妙的額外工作,譬如得隨時記下「業績」,諸如怎樣安排學生出國交流、如何輔導學生進修、得過哪些獎勵、曾經去過哪些單位演講、到過何處發表 論文或進行論文講評、曾為考試院或其他什麼單位出過考題、評審過什麼文學獎或演講比賽……,每隔一段時間,老師就被要求填上一些無聊表格,告訴世人你曾經 有過的豐功偉績!那段時間內,每個研究室裡的印表機都咧咧作響,一張張的紙不斷吐出,我感覺一棵棵的樹木彷彿正應聲倒下。

尤有甚者,評鑑進行之時,大批委員南奔北走,住宿、交通無不花錢。遊覽車大軍壓境似的兵臨城下,受訪的學校如臨大敵,為了整併各項資料,前置作業就讓一干 行政人員人仰馬翻;接著得分工布置場地、脅肩諂笑接待訪客;還要明令教師、學生當日無論有課、無課,都得滯留學校,等候抽籤召喚,垂詢對學校的觀感;甚至 已然畢業的學生,也被請求請假回校,靜候評鑑委員隨時訪查畢業後的去向……學校如此戰戰兢兢的配合評鑑委員,就為一字之針砭。有時我不免會想像,這些時間 如果拿來備課或關切學生心理、生理問題,甚至只是休養生息,都不知道要在教學上增添多少成效!而所花費的大量經費如果用來補助貧困的學生,該有多少學子受 惠!

是不是一個好老師,絕對不是目前檯面上我們所填的這些資料可以準確評斷出來的。老師靜聽學生傾訴失戀傷痛而讓學生因此感受溫暖,可以放在評鑑標準的那一 項?學生在教室內接受老師的專業啟蒙而立定人生的方向,又該填在那一格裡?當老師盡心指導學生寫作論文跟有名無實的掛名指導,在評鑑上只能得到同樣的分 數;當一個計劃案或一篇論文就可以贏過孜孜教學的評比時,評鑑代表的意義在哪裡?量化的數據把老師逼到了絕境後,我不知道所謂的師生倫理會淪落到怎樣的地 步!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