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大量製造論文

最近之知道某教授平均一周論文一篇 號稱品質也不錯
其實台灣的數據統計都只是"量" 談不上質

如果比國際"水準"不足 就關起門來說我校"全國第一"
嘿嘿 了不起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上週公布「2009年臺灣ESI論文統計結果」 。臺灣
大學的論文數和論文被引用次數在兩岸三地都排第一。論文數排世界65,被引
用次數排203名。哈佛大學的論文數和論文被引用次數都是世界第一,大陸論文
數第一的是浙江大學,論文數世界排名96,被引用排386;北京清華論文數98
名,被引用為336名。

各學門比較,本校在化學、物理、臨床醫學、生態、地科等多項的論文數和被
引用次數都是全台第一,但工程、材料科學則由成大奪冠;交大在電腦科學第
一,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全台只有陽明進榜。

高教評鑑中心表示,2009年ESI論文統計進榜學校,為ESI資料庫1998到2008年
論文被引次數前1%的學校及其學門,ESI收錄SCI和SSCI論文,涵蓋自然和社會
科會,指標包括論文數、論文被引次數、平均被引用次數等。

臺大圖書資訊學系黃慕萱教授指出,在進行機構或國家學術評量時,基本科學
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能快速提供客觀數據,作為
長期追蹤學術表現之用,故常被視為重要參考工具之一。本次發表之成果係財
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之研究計畫,2009年第三次進行ESI論文統計,
以ESI資料庫完整11年之各種論文統計數據(收錄年份為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
12月31日),呈現臺灣所有進入世界論文被引次數前1%之學校及其學門,藉此
瞭解國內大學學術論文質和量的表現,進而掌握臺灣研究表現在世界上的位置
及其變化狀況。

「2009年臺灣ESI論文統計結果」全文刊載第19期評鑑雙月刊,網址:
http://epaper.heeact.edu.tw/

******

2009年臺灣ESI論文統計結果

文/黃慕萱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兼任研究員

順序與原文不同 (hc)

問題與校正

本文採用ESI資料庫,而該資料庫存在某些問題,必須加以說明。ESI的資料來自於Web of Science(簡稱WOS),而WOS存有許多著錄錯誤的情形,可能會影響到ESI的正確性,如WOS將臺灣中山大學某些論文與中國大陸中山大學論文混 淆在一起,臺灣清華大學和北京清華大學亦有類似問題。

在高被引文章上,亦有著錄錯誤的情形,如長庚大學除CHANG GUNG UNIV寫法外,尚有CHANG GUNG MED COLL等寫法;又如國立中央大學的其中一篇文章,在地址欄位被ESI誤寫為Natl Chung Yuan Univ等狀況。本研究以國別限制、增加權威控制及人工判別等方式加以校正,故本次公布之2009年數據與前期比較略有變動,須特別注意。  

臺灣31校進榜 較去年增加7校

一所學校論文的多寡,自然和該校規模有一定關係,不同的評比指標、學校規模大小、有無醫學院,甚至人文社會科學占該大學比例等問題,皆會影響數據結果。本文中每一個指標皆有其表達的面向,我們嘗試以多種指標呈現學術表現的多元面向,一方面反映學校規模所代表的實力,一方面讓小而美的學校脫穎而出。

2008年臺灣進入ESI的學校數共計24所,2009年再新進7所學校,進入學校數上升至31所,成長幅度為29.17%,顯示臺灣在2009年的論文質和量上皆有成長。新進學校中,5所以工程學門進榜,分別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聯合大學、大同大學及朝陽科技大學;另外2所則以臨床醫學學門進榜,分別為輔仁大學及慈濟大學。

6校增加新學門
工程學門進榜校數最多

除新進榜學校外,亦有6所大學增加新學門,其中藥理學與毒物學學門 增加2校(高雄醫學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其餘學門皆增加1校,分別為植物與動物科學(高雄醫學大學)、化學(高雄醫學大學)、生物與生化(國立成功大 學)、臨床醫學(國立中興大學)、材料科學(中原大學)、農業科學(中山醫學大學),及今年第一次進榜的分子生物與遺傳學門(國立臺灣大學)。

統計結果也發現國立聯合大學今年在平均被引次數排名表現突出,主要 原因為11年論文數193篇,被引用次數高達4,025次之故。該校在高被引論文比例方面,11年論文數193篇中即有23篇屬高被引文章,其被引次數 2,320次,占總被引次數的57.64%;教師平均論文數方面,由於該校專任教師數共214位,不分學門論文數共193篇,故教師平均論文數為 0.90。

一國進入同一學門的學校數量多,代表其為該國研究質量較佳之學門; 反之,一國的學校若僅一兩所進入同一學門,則代表該學門在該國並未有全面的質量發展,或該學門具獨特性及專精性,使其進入的學校數少。觀察臺灣31所大 學,進入學校數最多的學門依序為工程學門21校,其次為臨床醫學學門和化學學門各13校,而後為材料科學學門的11校。

臺灣進入學校數最少之學門,僅兩校進入者為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成功大學之生態學/環境學門、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之社會科學/一般學門,及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中央大學之地球科學學門。僅一校進入之學門,分別為國立臺灣大學之微生物學門、國立臺灣大學之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學門,及國立陽明大學之神經科學與行為學門。

分學門呈現各校優勢

本文詳細說明每個指標的意義和限制,以傳達較為正確的解釋方式。同 時,希望讀者在閱讀時將重點放在分學門的表現上,可藉由學門活躍性指數瞭解各校發展重點,由相對影響力指數瞭解各學門的大致研究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若該 校僅是學門活躍性指數偏高,但相對影響力卻低於世界水準,就不算具有真正的優勢。

表一 國內31所大學2009年ESI論文數及世界排名表

表二 國內31所大學2009年ESI被引次數及世界排名表

表三 國內31所大學2009年ESI平均被引次數及世界排名表

表四 國內31所大學2009年ESI高被引論文數及教師平均論文數統計表

表五 國內31所大學2009年進入ESI各學門之學術表現、學門活躍性指數及相對影響力指數統計表

本文PDF檔案下載

在進行機構或國家學術評量時,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能快速提供客觀數據,作為長期追蹤學術表現之用,故常被視為重要參考工具之一。本成果係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 會之研究計畫,2009年第三次進行ESI論文統計,以ESI資料庫完整11年之各種論文統計數據(收錄年份為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 日),呈現臺灣所有進入世界論文被引次數前1%之學校及其學門,藉此瞭解國內大學學術論文質和量的表現,進而掌握臺灣研究表現在世界上的位置及其變化狀 況。

指標說明

本文沿用2008年7種評比指標進行統計,為降低規模影響,亦持續 採用平均被引次數(Citations Per Papers)與其世界排名、教師平均論文數、學門活躍性指數(Activity Index)及相對影響力指數(CPP/FCSm)等指標,提供更多元的各校學術研究成果統計。採用指標分別說明如下:

1.論文數(Papers):論文數代表在該段ESI收錄時間中,以該 校名義發表之論文總量,可表現學術研究成果的產量。然各學門論文發表情形差異頗大,以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之數據為例,臨床醫學 11年論文數高達2,026,141篇,材料科學為437,424篇,而太空科學僅121,631篇,顯示不同學門論文發表數量相當懸殊。

2.被引次數(Citations):被引次數代表在該段ESI收錄時間中,以該校名義發表之所有論文,於此段時間內被引用之次數加總。被引次數可顯示該校文章被引用及對日後科學進展造成影響的程度,反映其學術研究成果的影響力。被引次數亦與學門特性息息相關,如臨床醫學仍為11年被引次數最高的學門(24,292,804次),電腦科學僅808,606次,亦是相當懸殊。

3.平均被引次數(Citations Per Papers):平 均被引次數為各校每篇論文之平均被引用率,主要衡量其每篇論文被引用程度或影響程度,一般而言論文數越高,其被引用的機率也越高。此一指標可同時考量論文 數和被引次數,然此指標單獨使用很容易產生偏頗。例如在不分學門中,平均被引次數排名前五名國家,分別為百慕達、巴拿馬、瑞士、美國與甘比亞,其中百慕達 及甘比亞論文總數不到1,000篇,與美國3,048,247篇相去甚遠,與印象中學術表現狀況有相當落差。

此現象在分學門評比時更為凸顯,如在ESI的臨床醫學學門中,平均 被引次數排名前20名的機構,其11年論文數皆在6篇以下,甚至前6所機構僅發表1篇論文。同時,在ESI的22個學門中,其平均被引次數最高為分子生物 及遺傳學(25.13次)和免疫學(20.92次),最低為電腦科學(3.15次)和數學(3.07次)。各學門平均被引次數高低落差相當大,再次顯示必 須謹慎使用平均被引次數指標。

4.高被引論文數(Highly Cited Papers):高被引論文數係指在ESI中各學門完整11年之論文被引次數達前1%之文章數目,不僅反映出論文的品質與重要性,亦是論文在國際上影響力的直接表現。本文同時呈現高被引論文比例,依據各校高被引論文數占該校發表之總論文數之比例,可瞭解該校高被引文章的比重。

5.教師平均論文數:教師平均 論文數係指各校11年總論文數除以各校全職教師數,即該校每位教師平均發表論文篇數,此指標可平衡規模較大學校的論文數和被引次數優勢。此次全職教師數使 用教育部公布的「97學年度大專院校校別專任教師數」資料為依據。值得注意的是,此一指標雖可平衡規模優勢,但對於擁有較大規模人文社會科學的學校較為不 利。

6.學門活躍性指數(Activity Index,簡稱AI):學門活躍性指數為各校於該學門論文量與全球該學門整體論文量相對比值,其公式如下:

學門活躍性指數可瞭解該校各學門論文發表的投入程度,為論文集中程度的指標。一般而言,當學門活躍性指數大於2時,表示該校在特定學門論文發表活躍程度較高,可視為該校之重點發展學門,但並不代表該校論文實際質量表現。

7.相對影響力指數(CPP/FCSm):相對影響力指數則為各校於各學門與世界該學門論文平均被引次數之比值,其公式如下:

當相對影響力指數介於0.8至1.2時,表示該學門論文品質具有世界平均水準,大於1.2則表示高於世界平 均水準,可藉以瞭解各校較為優勢的學門,通常被視為論文品質的指標。然此指標較適合在分學門評比時使用,在不分學門的校級比較中,例如以醫學院為主的學 校,其平均被引次數本來就偏高,易使該機構相對影響力指數提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